科學家確定了可能增加新冠後遺症的四個因素

一項研究表明,有四種生物學因素可能會增加一個人患上長期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風險。

一組研究人員在 200 多名患者被診斷出患有新冠後遺症後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跟踪他們,發現某些因素似乎與新冠後遺症相關。

希望這些發現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研究如何預防或治療一些新冠後遺症病例,患者說這些病例會導致身體和神經系統症狀在他們的冠狀病毒感染清除後持續數月。

根據NHS的說法,新冠後遺症是指冠狀病毒的症狀在感染消失後持續數週或數月。症狀可以是輕微的,也可以是嚴重的,從極度疲倦、呼吸急促和胸痛到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失眠和頭暈。

這項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其中一個共同點是患者疾病早期血液中的冠狀病毒 RNA 水平很高,這表明病毒載量很高

另一個因素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現的某些抗體的存在,這些抗體會錯誤地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第三個是愛潑斯坦-巴爾病毒的病史,這種病毒在許多人年輕時會影響他們並繼續在體內存活。

研究人員表示,最後一個因素是 2 型糖尿病,儘管研究人員表示,進一步的研究可能表明,糖尿病只是可能導致新冠後遺症的眾多疾病之一。

該研究的作者警告說,他們的發現是探索性的,並呼籲對此事進行更多的研究。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兼位於西雅圖的非盈利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所長 Jim Heath 博士告訴《紐約時報》,該研究“強調了在疾病過程早期進行測量以弄清楚如何治療病人”。

“我們進行了這項分析,因為我們知道患者會去看醫生,他們會說他們一直很累或其他什麼,醫生只是告訴他們要多睡覺,”他說,並補充說這“不是很有幫助”。

該研究涉及來自多個機構的數十名研究人員,並調查了報告約 20 種新冠後遺症 症狀的患者,例如疲勞、腦霧和呼吸急促。

根據希思博士的說法,37% 的患者在感染冠狀病毒後的兩三個月內報告了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症狀。另外 24% 的人有一個或兩個症狀,39% 的人沒有持續的症狀。

在報告三種或更多症狀的人中,95% 的人在首次被診斷出感染病毒時被發現具有四種健康因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研究發布之際,國家統計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接種疫苗後,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似乎顯著降低。

一項針對 6,000 多人的研究發現,那些完全接種輝瑞(Pfizer)或 Moderna 疫苗的人在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12 週後報告持續症狀的可能性降低了 41%。接種阿斯利康疫苗的人的這一數字下降到 37.7%。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