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 ,自2010年代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全球年輕人的憂鬱、焦慮、自殘和自殺率不斷上升。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有外媒對生活在歐洲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關於性別、人均GDP、個人主義、宗教信仰等心理困擾趨勢的調查。
是一項對居住在 51 個歐洲國家的數千名 11、13 和 15 歲年輕人的身心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包括四個與心理困擾相關的問題:
- 「我有時感到沮喪」、
- 「我有時感到緊張」、
- 「我有時會感到煩躁」和
- 「我有時難以入睡」。
受訪者透過從以下五個類別中選擇一個來回答這些問題:
- 「每天」、
- 「每週多次」、
- 「每週一次」、
- 「每月一次」和
- 「很少/從不」。
過去6 個月的狀況。 將那些在過去 6 個月內「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回答 4 個問題中的 3 個或更多問題的人定義為「高度心理困擾」。
利用這個量表計算了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按性別劃分的歐洲年輕人的心理困擾平均得分。調查結果顯示,雖然2002年至2010年歐洲年輕人的心理困擾平均分數保持穩定,但自2010年以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研究也發現,女孩更有可能報告心理困擾。
過去的研究表明,人均GDP越高,幸福程度越高,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成年人身上,對青少年的研究很少。因此,調查了截至2014年生活在歐洲11個「高收入」國家和11個「低收入」國家的年輕人的平均心理困擾分數。結果顯示,高收入國家的年輕人的心理困擾率始終低於低收入國家的年輕人。此外,據報道,自2010年以來,高收入國家中遭受心理困擾的年輕人比例迅速增加,這一趨勢在女孩中尤為明顯。
一項關於「收入差距」的調查,這可以被視為經濟差距的一個因素。調查採用基尼係數,基尼係數是所得不均的指標,據說基尼係數越高,經濟不平等的傾向越強。研究報告稱,生活在基尼係數高的國家的年輕人比生活在基尼係數低的國家的年輕人更有可能報告心理困擾。另一方面,據透露,自2010年以來,基尼係數較低、經濟平等趨勢較強的北歐國家、斯洛維尼亞、比利時和荷蘭的女孩報告精神困擾的比例最高。
這些發現表明,自 2010 年以來,在歐洲,生活在富裕和經濟平等社會的女孩的心理健康狀況下降最快。然而,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財富的增加或不平等的減少會導致心理健康惡化。
根據之後的說法,在不太富裕的國家,個人傾向於為群體凝聚力而努力,淡化自己的願望和個人項目,從而使他們不那麼個人主義。另一方面,在富裕國家,隨著經濟安全感的增強,人們的日常需求更容易被滿足,有更多的時間享受休閒。人們也認為,由於政府為個人提供瞭如此多的支持,他們變得更容易將自己與他們出生的更大的群體或社區分開,結果,他們變得更加個人主義。
迄今為止,個人主義一直被認為是“享受自由、提高幸福感”,但據說自2010年以來,這種趨勢在年輕人中開始發生變化。科技的快速發展導致年輕人獨處的時間增加,同時大幅減少了年輕人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時間。因此,有人指出,這可能導致當今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為了檢視個人主義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研究報告中分析了個人主義得分高和低的國家青少年的心理困擾趨勢。結果顯示,在2010年之前,個人主義傾向較強的國家的年輕人比個人主義傾向較低的年輕人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但這種趨勢在2010年至2018年間不再成立。
研究也調查了“宗教信仰”,預計宗教信仰可以保持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一項關於與高低宗教信仰相關的心理困擾趨勢的調查結果。與先前GDP和個人主義的比較類似,2010年之前穩定的年輕人心理健康狀況自2010年以來迅速惡化。
同樣,研究也調查了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基督徒之間的差異,發現自2010年以來,宗教信仰強烈的新教徒中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惡化得最快。
此外,研究報告也分析了歐盟統計局公佈的2011年以來歐洲年輕人自殺的數據。分析發現,2011年以來歐洲男孩自殺率下降,而女孩自殺率略有上升。
此外,在觀察年輕人的自殺趨勢並將其分為東歐和西歐時發現,雖然東歐男孩的自殺率正在下降,但西歐男孩的自殺率基本上持平。事實證明。此外,據報道,2010年代東歐和西歐的女孩自殺率大致相同,但自2011年至2013年以來,這兩個國家的女孩自殺率均略有上升。
此外,雖然個人主義傾向高的國家的女孩自殺率正在上升,但個人主義傾向低的國家的女孩自殺率正在下降。
自 2011 年以來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國家的自殺趨勢。 2010 年代,新教國家年輕人的自殺率上升。
根據這些調查結果,研究報告得出結論:自 2010 年以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年輕人周圍的社會已經從現實世界社區轉變為網絡網絡,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和社區意識崩潰了。另一方面,有人推測,在家庭、鄰裡關係、宗教等多代人混居的現實社會中過著紮根生活的年輕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會變革的保護。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無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社會變革之中。很明顯,兒童受到社會保護的強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