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什麼是 ADHD?還有什麼疾病可能與之混淆?

ADHD 是一種神經發展疾患,主要症狀包含:

  • 注意力不足:難以專注、容易分心、健忘。

  • 過動/衝動:坐不住、插話、情緒控制困難。

  • 執行功能缺陷:計劃、組織、時間管理困難。

除了 ADHD,本人或醫師也會考慮其他狀況:

  • 焦慮症與憂鬱症:同樣會影響專注力 [1]。

  • 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分心和疲倦 [2]。

  •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部分症狀重疊 [3]。

  • 學習障礙或記憶問題

因此,診斷不僅是「確認 ADHD 與否」,而是幫助釐清背後真正的原因。


科學事實與影響:從兒童到成人

  • 兒童期盛行率:全球約 5–7% 孩童符合 ADHD 診斷標準 [4]。

  • 成年期持續率:約 50–70% 的兒童症狀會持續至成人,成人盛行率約 2–5% [5]。

  • 生活與工作影響:研究顯示,未診斷或未治療的 ADHD 成人,離職率、交通事故率、債務問題、婚姻衝突均較高 [6]。

  • 共病問題:成人 ADHD 患者有更高風險合併焦慮、憂鬱、藥物濫用 [7]。

  • 潛在嚴重後果:統計指出,ADHD 成人的平均壽命可能比一般人短 8–13 年,主因與事故、生活習慣、心理健康有關 [8]。

許多人對 ADHD 的印象僅停留在「坐不住的小孩」,但其實對成年人的人生規劃、財務、關係影響深遠。


各國成年 ADHD 診斷與支持概況

🇦🇺 澳洲

  • NDIS(國家殘障保險計劃):ADHD 並非自動符合資格,但若造成「顯著且永久性功能障礙」則可申請 [9]。

  • 醫療改革:新南威爾士州允許一般全科醫生(GP)診斷並開立藥物,減少等待時間與費用 [10]。

🇭🇰 香港

  • 兒童診斷: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提供服務 [11]。

  • 成人診斷:主要透過私人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公營選擇有限。

🇨🇳 中國內地

  • ADHD 兒童診斷普遍化,但成人 ADHD 診斷主要依靠精神科醫院與私人機構。

🇹🇼 台灣

  • 健保涵蓋精神科診斷與治療,但針對成人 ADHD 的社會支持有限。

🇲🇴 澳門

  • 資源有限,患者常需轉介至香港或內地機構。

🇬🇧 英國

  • Right to Choose:病人可選擇 NHS 特約機構進行 ADHD 診斷 [12]。

  • 福利:若症狀嚴重,可申請 PIP(個人獨立支付津貼)或就業支持。

🇨🇦 加拿大

  • 各省資源不同,公立系統診斷需長時間等待,私人精神科診斷收費高昂 [13]。

  • 嚴重影響工作時,可申請殘障福利或保險賠償 [14]。

🇺🇸 美國

  • ADA(殘障人法案):ADHD 可視為殘障,職場與學校享有「合理調整」權利 [15]。

  • 教育法保障:Section 504、IDEA 提供學習支持(如考試延長時間) [16]。

  • 社會安全殘障保險(SSDI):若嚴重限制工作能力,可申請,但審核嚴格。


結語與建議

對成年人來說,ADHD 診斷的價值並不僅僅是「拿到一個名稱」。它可以:

  1. 幫助理解自己多年來的困難並釋懷。

  2. 開啟接受治療與策略訓練的大門。

  3. 在某些國家,帶來法律與社會福利的支持。

建議:若你懷疑 ADHD 並且覺得症狀已影響生活品質、工作或人際關係,值得進行正式評估。即使最終結果不是 ADHD,也能釐清問題來源,找到更適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Kessler, R. C., Adler, L., Barkley, R., et al. (2006).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adult ADHD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3(4), 716–723.

[2] Yoon, S. Y. R., Jain, U., & Shapiro, C. (2012). Sleep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ul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6(4), 371–388.

[3] Antshel, K. M., & Russo, N. (2019).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nd ADHD: Overlapping phenomenology, diagnostic issue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1(5), 34.

[4] Polanczyk, G., de Lima, M. S., Horta, B. L., et al. (2007).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DH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4(6), 942–948.

[5] Faraone, S. V., Biederman, J., & Mick, E. (2006). The age-dependent decline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of follow-up studi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36(2), 159–165.

[6] Barkley, R. A., Murphy, K. R., & Fischer, M. (2010). ADHD in adults: What the science says. Guilford Press.

[7] Biederman, J., & Faraone, S. V. (2005).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Lancet, 366(9481), 237–248.

[8] Dalsgaard, S., Østergaard, S. D., Leckman, J. F., Mortensen, P. B., & Pedersen, M. G. (2015). Mortality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Lancet, 385(9983), 2190–2196.

[9] Australian Parliament. (2023). ADHD under the NDIS.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10] The Guardian. (2025). NSW GPs to diagnose ADHD and prescribe drugs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under reforms. The Guardian

[11]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Health. (2024).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DH CAS

[12] Psychiatry-UK. (2025). Right to Choose ADHD assessments. Psychiatry-UK

[13] Real Life Counselling. (2023). Guide to adult ADH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anada. Real Life Counselling

[14] Samfiru Tumarkin LLP. (2023). ADHD disability benefits in Canada. STLawyers

[15] ADDitude Magazine. (2024). ADHD and the ADA: Know your rights. ADDitude

[16] Verywell Health. (2024). Is ADHD a disability? Accommodations and benefits. Verywell Health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kolom kesehatan

View all
為何肺癌早期大多沒有症狀?科學原理、風險因素與早期發現方法全解析

為何肺癌早期大多沒有症狀?科學原理、風險因素與早期發現方法全解析

肺癌一直是全球最常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令人憂心的是,大部分肺癌患者在早期(第一、二期)都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直到腫瘤擴散、壓迫周邊結構或影響呼吸功能後才被發現。本文以科學角度深入講解:為何肺癌早期「靜悄悄」、身體不察覺?身體內部究竟發生了甚麼? 亦會加入實際的自我檢查策略與醫學建議。 一...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前言:為何黑眼圈總是揮之不去? 「黑眼圈」係現代人嘅常見問題之一。無論係通宵工作、壓力過大、過敏,甚至遺傳因素,都可能令眼底皮膚變黑或出現陰影。雖然多數情況屬於美容問題,但有時亦可能反映身體狀況,例如貧血、睡眠質素差、血液循環不良等 [1]。  一、黑眼圈的主要類型與成因 色素型黑眼圈(Pi...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是評估呼吸、循環系統狀態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市面上兩大類可穿戴設備用於血氧監測: 智慧手錶(如 Samsung Watch、Apple Watch) 專用血氧監測設備(如 O₂Ring、指夾式脈搏血氧儀) 兩種設備的設計目的、測量方式、準確性、監測...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即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佔總血紅蛋白的百分比,是臨床及居家監測呼吸、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當血氧飽和度下降,可能反映體內氧的供應或運送出現問題(低氧血症、hypoxemia)或更廣泛的組織缺氧(hypoxia)[1][2]。本文旨在探討: 血氧飽和度正常範圍與變...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Ice Pack / Cold Therapy / Cryotherapy)係好多運動、急性受傷(如扭傷、撞擊、肌肉拉傷)時的第一時間處理方法。但不少人會疑惑: 「冰敷純粹止痛,定係真係會幫助組織修復?」「冰敷幾耐?冰敷幾多日?會唔會影響身體自然修復?」 本文從科學、醫學、運動治療角度,...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前言:為何「坐耐、蹲耐、跪耐」之後會痛? 無論係坐喺電腦前、跪低執嘢、長時間翹腳、側睡又唔郁——好多人體驗過一樣情況: 「一動就痛、一企起身腳軟、膝蓋直唔到、關節卡卡聲,又或者要行幾步先鬆返。」 其實呢種情況係非常普遍,而且通常並非關節已經壞死,而係 和關節生理、滑液循環、血液供應、肌肉張力 ...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是華人烹飪文化中常見的說法,用以描述魚類在 解凍、切片或加熱後所突然出現的腥味、血水味或脂肪味。此現象並不代表食材變壞,但背後牽涉到蛋白質變化、脂肪氧化與揮發性化合物釋放等多種科學機制。本文將以科學角度剖析魚醒味的成因,並提供實證方法降低這種味道,同時探討其安全性。 🧪 什麼是「魚...
牛肉需唔需要清洗?科學解釋、處理方法與食安建議

牛肉需唔需要清洗?科學解釋、處理方法與食安建議

不少家庭煮食者都會問:「生牛肉需唔需要清洗先煮?」特別係買梅頭(Chuck Tender / Chuck Roll)呢類切件時,可能見到少量血水、碎肉、黏液,就會擔心細菌問題。根據多個食品安全機構研究,其實 生牛肉一般情況下無需清洗,而且清洗反而會提高交叉污染風險。 下文將由科學角度解釋理由,...
如何正確清洗草莓?鹽水、梳打粉、白醋邊樣最好?科學比較+實證指南

如何正確清洗草莓?鹽水、梳打粉、白醋邊樣最好?科學比較+實證指南

草莓鮮甜多汁,但表面凹凸、種子細小,容易殘留泥沙、蟲卵、細菌與農藥殘留。市面上很多清洗方法,包括鹽水、醋水、梳打粉、臭氧水等,但到底邊樣真正有效、又不會破壞草莓的營養與口感? 今次文章從 科學研究與食物安全角度 分析不同清洗方法的原理、有效程度與正確用法,並提供一套 最安全、最有效的草莓清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