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醋酸生育酚?電子煙,化妝品,食品等

什麼是醋酸生育酚?

醋酸α-生育醇 (ATA) ,也稱為維生素E 乙酸酯,是維生素E 的一種形式。常見於護膚品和膳食補充劑中。DL-α 生育酚乙酸酯為合成形式。 DL-表示合成形式,而D-表示天然形式。 它是乙酸和α-生育酚的酯。

維生素 E 以其抗氧化特性而聞名。 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您的身體免受稱為自由基的有害化合物的侵害。 通常,當您的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時,就會形成自由基。 然而,自由基也可能來自紫外線、香菸煙霧和空氣污染。

在自然界中,維生素 E 以生育酚或生育三烯酚的形式存在。 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都有四種形式,分別是α、β、γ和δ。 α-生育醇 (AT) 是人體中最活躍的維生素 E 形式。

ATA 比 AT 更穩定,這意味著它可以更好地承受熱、空氣和光等環境壓力。 這使得它非常適合用於補充劑和強化食品,因為它具有更長的保質期。

在哪裡可以找到醋酸生育酚?

電子煙液體成分

2019 年9 月5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 宣布,各州送交的18 個電子煙液體樣本中,有10 個(即56%)與美國最近爆發的電子煙相關肺部疾病有關。美國,維生素 E 醋酸酯檢測呈陽性,該物質曾被非法 THC 電子煙煙彈製造商用作增稠劑。

2019 年 11 月 8 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確定維生素 E 醋酸酯是電子煙相關疾病的罪魁禍首,但並未排除其他化學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可能原因。

CDC 的研究結果是基於 29 名患有電子煙相關肺損傷的患者的肺部液體樣本,這為所有測試的 29 個肺液樣本中的主要損傷部位提供了維生素 E 醋酸酯的直接證據。

研究表明,吸入維生素 E 醋酸酯時,可能會幹擾正常的肺功能。

2020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蒸發維生素 E 醋酸酯會產生致癌的烯烴和苯,也會產生劇毒的乙烯酮氣體,這可能是導致肺部損傷的因素。

化妝品和補充劑

您會在各種護膚產品中找到 ATA。 維生素 E 的抗氧化特性有助於防止紫外線照射造成的自由基對皮膚造成的傷害。 維生素 E 也可能對皮膚具有抗炎作用。

由於其較高的穩定性,ATA 也用於維生素 E 膳食補充劑。 口服時,ATA 在腸道內轉化為 AT。 大多數複合維生素中都含有維生素 E,因此,如果您服用複合維生素,請務必在添加補充劑之前檢查複合維生素中的含量。

食品

除了膳食補充劑和化妝品外,您還可以在以下食物中找到維生素 E:

  • 綠葉蔬菜,如青花菜和菠菜
  • 油,例如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和玉米油
  • 葵花籽
  • 堅果,如杏仁和花生
  • 全穀類
  • 水果,例如獼猴桃和芒果

維生素 E 也添加到強化食品中,例如穀物、果汁和許多塗抹醬。 您可以檢查食品標籤,看看是否添加了維生素E。 如果你想增加維生素E的攝取量,你應該先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取量。

潛在的好處

在皮膚上使用 AT,尤其是與維生素 C 一起使用,有助於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俄勒岡州立大學萊納斯鮑林研究所在一項研究綜述中發現,在皮膚上使用 AT 和維生素 C 可以減少曬傷的細胞、DNA 損傷以及紫外線照射後的皮膚色素沉著。 然而,AT 在環境中的穩定性不如 ATA,這使得它更難儲存。

雖然 ATA 對熱和光的敏感度不如 AT,但 ATA 在皮膚內轉化為活性 AT 形式的次數較少。 這是因為皮膚上層的細胞代謝活性要低得多。 因此,在皮膚上使用含有 ATA 的化妝品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一項研究發現雖然使用產品後皮膚上層有 ATA,但沒有活性 AT。

雖然關於 AT 潛在益處的研究很多,但關於 ATA 益處的研究卻很有限。 這些關於 ATA 的研究結果好壞參半。 ATA 通常需要與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起使用才能產生有益的效果。

2013 年,一項研究中對4,000 多名患有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AMD) 的參與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高劑量抗氧化劑C、E 和β-胡蘿蔔素與鋅的組合可以延緩病情進展到進階AMD。

在另一項研究回顧中,萊納斯鮑林研究所發現,將 ATA 與其他抗氧化劑補充劑一起食用對白內障的發生或預防沒有影響。

關於維生素 E 補充劑的整體益處,關於它們是否對以下情況有益的研究結果好壞參半:

  •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
  • 癌症
  • 認知能力下降,例如阿茲海默症

潛在風險

大多數人在服用建議的每日維生素 E 劑量(即 15 毫克 (mg))時不會出現副作用。

維生素 E 過多會引起問題。 成人維生素E的耐受上限劑量為1000毫克。 超過 1,000 毫克的高劑量與以下副作用相關:

  • 頭暈
  • 疲勞
  • 頭痛
  • 弱點
  • 模糊的視野
  • 腹痛
  • 腹瀉
  • 噁心

如果您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 E 補充劑超過一年,出血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如果您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請在服用維生素 E 補充劑之前諮詢您的醫生。

您不太可能從食物中獲取過多的維生素 E,但如果您同時服用補充劑,則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研究還表明,服用高劑量維生素 E 補充劑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

FDA 不會監控補充劑的純度或質量,因此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至關重要。 使用含有 ATA 的護膚品也會導致過敏反應、皮膚發紅或皮疹。

概括

ATA 是維生素 E 的一種形式,由於其穩定性比 AT 更高,因此經常包含在化妝品和膳食補充劑中。 口服時,ATA 在體內轉化為活性 AT。 ATA 在化妝品中的功效似乎有限,因為 ATA 無法在皮膚上層有效分解為 AT。 此外,關於 ATA 補充劑益處的研究很有限,而且結果充其量也好壞參半。

如果您想獲得更多維生素 E,請嘗試在飲食中添加綠葉蔬菜、堅果和小麥胚芽油等食物。 在添加任何補充劑之前請先諮詢您的醫生。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Колонка здоровья

View all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重點:事件本身不代表飲水會感染;主要風險來自水經鼻腔進入。 目錄 ...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翅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過期雞翅還能食嗎? 雞翅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翅? 雞翅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翅會變質嗎? 會。皮脂較多、表面不潔或溫度過高時,細菌繁殖更快。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外觀:皮色發黃、出黑斑或血水。 觸感:表面黏滑、軟爛。 氣...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蛋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過期雞蛋還能食嗎? 雞蛋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蛋? 雞蛋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蛋會變質嗎? 會。殼面有微孔,溫差及濕度變化會令細菌入侵。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水測:沉底=較新鮮;浮起=多半變壞。 打開觀察:蛋白渾濁水樣、蛋黃...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羊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過期羊肉還能食嗎? 羊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羊肉? 羊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羊肉會變質嗎? 會。脂肪多而易氧化,處理或存放唔好就會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顏色:紅轉黑,或出現綠斑。 脂肪:由白轉黃兼有酸味。 氣味:由輕...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豬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過期豬肉還能食嗎? 豬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豬肉? 豬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豬肉會變質嗎? 會。豬肉表面水活度高,加上處理不潔或溫度過高,容易腐敗。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顏色:粉紅轉灰、發綠或出斑。 氣味:酸臭、腥臭味濃 ...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牛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過期牛肉還能食嗎? 牛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牛肉? 牛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牛肉會變質嗎? 會。牛肉含高蛋白同水分,若溫度控制或衛生不當,細菌會快速繁殖,導致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顏色:鮮紅轉深褐甚至發黑;脂肪變黃。 ...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在過去,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多被視為「小孩的病」,很多成年人小時候從未被評估或診斷。直到近年社會對心理健康重視度提升,許多成人才開始懷疑,自己長期以來的專注困難、健忘、衝動或時間管理不良,可能與 ADHD 有關。這種「晚發現」的情況相當普遍,也引發了問題:成年後是否值得接受 ADHD 診斷?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佔據了人們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然而,不同職業對健康的風險並不相同。一些工作性質或環境,會顯著增加慢性病、心理壓力、甚至縮短壽命的風險。以下從科學研究與醫學角度,探討幾類對健康損害較大的職業,並附上相關統計數據。

電擊槍的機制與對人體健康影響

電擊槍的機制與對人體健康影響

在現代執法中,警察常使用所謂「非致命性武器」(less-lethal weapons),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 電擊槍(Taser)。電擊槍的設計初衷是提供一種介於徒手制服與槍械之間的選擇,藉由暫時性電擊使嫌疑人失去行動能力,以降低致命暴力發生的風險。然而,電擊槍並非完全無害,背後涉及的電流機制與人體生理反應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