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如何傷害你的心臟

每個人都會生氣。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不過你處理憤怒的方式會對你的心產生影響。如果你能以適當的方式告訴人們你很生氣,那是一個好兆頭。

憤怒如何點燃心靈

憤怒和敵意等情緒會加劇你的“戰鬥或逃跑”反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包括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在內的壓力荷爾蒙會加速你的心率和呼吸。

你會得到一股能量。你的血管收緊。你的血壓飆升。

您已準備好逃命或與敵人作戰。如果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則會導致動脈壁磨損。

研究支持了這一點。

在一份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經常生氣或懷有敵意的健康人比冷靜的人患心臟病的可能性高 19%。在患有心臟病的人中,那些通常感到憤怒或懷有敵意的人比其他人的情況更糟。

因此,如果憤怒已經成為你的目標,那麼是時候改變你對它的反應方式了。

憤怒、情緒和心律失常:從大腦到心臟

強烈的情緒和精神壓力現在被認為在嚴重和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中起重要作用。這些機制雖然不完全清楚,但包括皮質和腦乾水平的中樞處理、自主神經和心肌的電生理學。這些中的每一個通常由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單獨研究。然而,許多是包含交互式前饋和反饋機制的監管過程。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整體視為一個集成的交互式腦心系統。

“嚇死了”和“擔心死了”是許多口語表達之一,它們證明了長期以來的信念,即強烈的情緒可能會導致心源性猝死。直到最近,這種概念還主要局限於軼事領域,然而,現在有大量和令人信服的證據將精神和情緒壓力與心律失常和猝死聯繫起來。

情緒和心律失常性猝死

歷史上充斥著關於情緒激動的事件的軼事例子,該事件幾乎立即伴隨著人的死亡。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外科醫生約翰亨特的話,他在激烈的董事會會議後倒下並去世:“我的生命任由任何讓我充滿激情的惡棍擺佈”。人口研究表明,在自然災害或戰爭等心理壓力加劇時猝死的發生率會增加。動物模型和人類研究支持情緒是心律失常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的論點,例如:動物實驗室研究表明,憤怒等強烈情緒可能是心室顫動的潛在原因; 對人類的研究表明,情緒可能會影響心律失常誘發和終止的難易程度,並且一些研究表明,情緒可能會影響心室復極的心電圖測量,這在心律失常發生中很重要。

然而,目前尚不完全了解情緒可能使心臟電生理不穩定並引發室性心律失常的機制。通常認為,心臟自主神經輸入的空間和時間模式與疾病導致的心肌電生理參數改變一起發揮關鍵作用。現在有新的證據表明,情緒的中樞神經處理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這篇綜述中,我們將在交互式腦心系統的背景下考慮情緒和精神壓力在心律失常和猝死中的可能作用。

 

大腦和心臟視為一個交互單元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產生中的作用。關鍵成分是

  • 由於自主神經刺激而在心肌中發生的電生理變化;
  •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節作用往往相互對立和平衡
  • 情緒輸入和來自心臟和循環的傳入輸入的中樞神經處理。

通過 β-腎上腺素能受體作用的交感神經刺激影響心肌細胞中的許多離子通道和轉運蛋白。這些影響包括內向鈣電流 ICa 增加和外向鉀電流I k減少,從而傾向於分別延長和縮短動作電位持續時間(和不應期)。交感神經刺激有利於去極化後早期(EAD)和去極化後延遲(DAD)的形成。由於觸發的活動和/或不應期的調節,這些影響可能是促心律失常的。

心臟自主神經輸入的時空模式

交感迷走神經平衡

自主神經系統的兩個組成部分通常以交互方式作用於目標器官,這與通常被認為是自主控制的基本功能原理的對手處理的概念保持一致。一般而言,在心室中,增強的交感神經刺激會導致心律失常,而增強的副交感神經活動具有保護作用。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長 QT3 綜合徵和 Brugada 綜合徵 (BrS),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心律失常通常由副交感神經活動誘發,儘管很難將迷走神經活動的增加與交感神經活動的減少區分開來。交感神經刺激的促心律失常潛力已經在廣泛的實驗模型中建立,包括具有完整自主神經的離體心臟準備和體內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選擇性刺激 。迷走神經反應性降低是運動期間心室顫動的危險因素,導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星狀神經節切片和 β-腎上腺素能阻滯的臨床抗心律失常益處是眾所周知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動之間的平衡不是簡單的蹺蹺板效應,因為也會發生共同激活。

自主輸入的空間和時間模式

基於左右大腦半球廣泛的不對稱行為,腦心偏側假設認為,皮層中情緒處理的偏側化通過腦幹向同側傳遞到自主神經,而自主神經又不對稱地分佈在心室心肌中。自然發生的複極化空間不均勻性的增加促進了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發展。左右自主神經不對稱地分佈在心室上,儘管與傳出通路的知識相比,傳入神經的解剖學知識很少。儘管有廣泛的心外吻合神經叢,功能性自主神經不對稱存在於對選擇性自主神經刺激的反應,具有後下方和左心室的左側神經支配和前部和右心室的右側神經支配的趨勢,儘管有大量重疊。另一項對狗的研究表明,左右星狀神經節刺激和阻滯誘導的區域壁運動變化具有相似的地理分佈。然而,應該強調的是,左右效應的個體間差異在狗中是顯著的。星狀神經節神經分支的選擇性刺激已顯示出功能區域性。心肌梗塞可能導致去神經支配的區域,其中一些可能表現出對循環兒茶酚胺的超敏反應。因缺血/梗塞而中斷的神經可能會經歷被稱為神經發芽的再生,從而導致過度神經支配的斑片狀區域。由於不均勻的自主神經效應,這些過程促進了電生理學的不均勻性,並促進了心律失常的發生。

 

自主神經系統的兩個組成部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傾向於以交互方式起作用,例如,交感神經活動的增加伴隨著副交感神經活動的減少有證據表明,大腦右半球主要與消極情緒和交感神經活動有關,而左半球主要與積極情緒和副交感神經活動有關。從大腦到心臟的自主神經交通主要是在腦乾和心臟之間的同側。心臟上左右自主神經的分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側。這些考慮構成了偏側性假設的基礎,其中中樞神經過程可能在心臟上不對稱地表現,從而導致不均勻的複極和致心律失常。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輸入的反射調製

存在幾種反射來調節對心臟的自主傳出輸入,以響應來自心肌、胸血管和肺中的機械或化學感受器的傳入信息。壓力反射調節對心臟的交感/副交感神經輸入的平衡,以響應導致主動脈和頸動脈壓力感受器變形的中心壓力/體積變化,以維持體內平衡。左心室後下方的機械或化學刺激可能導致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而前側的刺激可能導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強。

有證據表明,傳入-傳出反饋迴路與延髓中比血管舒縮中心更高的大腦中心相互作用。在一項對心臟病患者使用 PET 成像的研究中,精神和身體壓力導致背側腦橋和中腦活動發生右側偏移與增強的心臟交感神經驅動[根據心率變異性 (HRV) 和心臟復極中潛在的心律失常變化有關。這與皮質和心臟之間的壓力相關側向中繼兼容。我們在精神壓力範式期間使用心臟病患者的腦電圖重新測試了這一概念。這項研究測量了腦電圖中稱為心臟誘發電位的電波形,被認為代表了對心跳的傳入感知。結果表明,大腦皮層區域與異常心臟的反饋迴路之間存在動態相互作用,這可能對壓力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大腦機制產生影響。

交感刺激; β腎上腺素能信號

通過 β-腎上腺素能受體作用的交感神經刺激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引起心律失常。激動劑與受體的結合導致 G 蛋白 (Gs )的激活,隨後腺苷酸環化酶 (AC) 的激活,環磷酸腺苷 (cAMP) 的細胞內水平隨之升高,以及隨之而來的激活蛋白激酶 A (PKA)。cAMP的升高會直接激活funny電流,I f:cAMP與funny (HCN)通道結合,導致I f激活曲線去極化;這可以導致在舒張電位下更大程度地激活I f。HCN 頻道是起搏器頻道。HCN1 和 HCN4 優先在起搏器組織中表達——不僅是竇房結、房室結和 His-Purkinje 系統,還有房室環組織和主動脈後結。然而,HCN2 和 HCN4 在工作心肌中表達 。此外,工作心肌中 HCN 通道的表達在心力衰竭和心房顫動中上調。通過促進異位起搏器活動, I f的激活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

 

心肌細胞中β-腎上腺素能信號傳導的示意圖。交感神經刺激和隨之而來的神經遞質釋放啟動心肌細胞中的β-腎上腺素能信號級聯。與 β-腎上腺素能受體 (β-ADR) 結合的激動劑通過 G s激活質膜結合的腺苷酸環化酶 (AC),其催化 ATP 轉化為 cAMP。cAMP 激活I f和 PKA。PKA 通過磷酸化調節許多細胞底物,包括離子通道、轉運蛋白、交換劑、細胞內 Ca 2+處理蛋白和收縮機制。

然而,PKA 的激活會導致許多其他靶點的磷酸化圖 3。PKA 磷酸化一系列離子通道,導致 Na +電流 ( I Na ) 增加;L 型 Ca 2+電流 和超快慢延遲整流器 K +電流。PKA 磷酸化還導致 Na + –Ca 2+交換電流增加,它對 Na +有復雜的影響–K +泵浦電流。已知β-腎上腺素能刺激增加動作電位平台的幅度,但加速復極化並縮短動作電位持續時間。I Ca,L的增加說明了前者的影響,而I K,ur和I K,s的增加則說明了後者的影響。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心室中的複極梯度為折返創造了基質。β-腎上腺素能刺激對複極的影響可能通過增強心室復極化的不均勻性和不應期來促進心律失常的發生,尤其是在梗塞的邊界區或局部缺血,因此通過折返促進心律失常。最近的證據表明,動作電位持續時間恢復特性在心律失常發生中也很重要。恢復曲線的變陡會導致心律失常。在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β-腎上腺素能刺激已被證明會使人類的恢復曲線變陡。

蛋白激酶 A 也磷酸化與細胞內 Ca 2+處理有關的靶標。對I Ca、L和I NaCa的影響已被提及。此外,PKA 磷酸化肌鈣蛋白 I,從而降低肌鈣蛋白複合物對 Ca 2+的敏感性。這樣做的效果是降低了收縮機制對細胞內 Ca 2+的敏感性,但更重要的是促進了 Ca 2+從肌絲的釋放,從而加速了鬆弛。PKA 還使受磷蛋白磷酸化,釋放其對肌質網 (SR) Ca 2+泵、SERCA2 的抑製作用。結果,加速了對 SR 的 Ca 2+吸收,這也加速了鬆弛。I Ca,L的增加以及 SERCA2 的激活也預計會導致 SR 的 Ca 2+含量增加,如果發生“Ca 2+過載”,這預計會導致自發的增加SR釋放 Ca 2+。大鼠心室肌細胞中觀察到這種伴隨 β-腎上腺素能刺激的 Ca 2+火花和波的增加。這對於心律失常的發生很重要,因為 Ca 2+火花和波可導致向內I NaCa的激活和延遲後去極化的誘導。如果超過閾值,DAD 可以啟動動作電位,並以這種方式負責異位起搏器活動。最後,PKA 還磷酸化 SR Ca 2+釋放通道,即蘭尼鹼受體 。這有利於 SR Ca 2+的釋放,因此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

心房和心房顫動

房顫可由自主神經張力的變化觸發。迷走神經介導的 AF通常發生在夜間心動過緩期間。心房由神經節叢和交感迷走神經束豐富地支配。實驗研究表明,負責觸發和可能維持 AF 的肺靜脈活動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刺激來增加。這可能通過多種機制起作用,包括乙酰膽鹼縮短動作電位持續時間 (APD)、增加 Ca 2+瞬變和 Ca 2+通過交感神經刺激釋放,導致觸發活動增加。這種觸發的活動表現為增加的肺靜脈異位放電。臨床上,壓力已被證明與孤獨 AF 發病率的增加以及咖啡因攝入量的增加和 A 型人格有關。在一項針對 400 名首發 AF 個體的研究中、近期的壓力、高咖啡攝入量和肥胖與更高的 AF 風險相關。急性應激後發生 AF 的患者自發轉化的可能性最高,而高濃縮咖啡消耗量和肥胖與持續性 AF 風險增加有關。A 型個體更可能是高膽固醇血症,循環兒茶酚胺水平高,單核白細胞 β-腎上腺素能受體功能減弱。這會在易受攻擊的心房中產生促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經環境,特別是如果在長期 AF 發作後心肌出現一定程度的電生理重構,導致 APD 縮短和纖維化以維持折返小波活動。

情緒如何參與自主控制系統

下一個問題是情緒如何參與自主控制系統。情緒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心律失常的發生,包括改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平衡、改變心臟自主神經輸入的空間分佈,或引起冠狀動脈血管收縮和缺血。

情緒的自主特異性

人們普遍認為,增加的情緒/壓力等同於腎上腺素,因此等同於交感神經系統。然而,這過於簡單化了,一些情緒似乎與副交感神經活動有關。不同情緒是否與不同的自主活動模式和不同的皮層表徵相關聯的問題一直是一個持續的爭論。臨床研究已確定憤怒是最常見的誘發室性心律失常的情緒。例如,在使用心律轉復除顫器 (ICD) 的患者中,憤怒狀態在 ICD 電擊之前的時期比在控制時期更頻繁地發生。相比之下,對於焦慮、擔憂、悲傷、幸福或控制感或感興趣的發生率,沒有觀察到這一點。憤怒更大的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由於自主神經的特定特性,或者僅僅是由於引起更大的喚醒反應。對前一個概念的支持源於研究表明,憤怒和其他情緒響應情緒性面部表情的自主活動的特定模式、以及回憶以前的情感經歷。使用高頻分量(HF-HRV)作為副交感神經活動的量度,結合了 ECG RR 轉速圖的傅里葉分析表明,憤怒回憶與心率增加有關,但 HF-HRV 沒有變化,表明交感神經活動相對占主導地位。相比之下,恐懼、快樂和悲傷與心率增加有關,但 HF-HRV降低,表明副交感神經活動總體下降,或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比率增加。這與驚恐發作患者報告的迷走神經張力降低一致。

使用動態心電圖記錄的早期研究報告稱,在一系列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情況下,心率顯著增加,在公路汽車駕駛期間心率在 90-100 bpm 範圍內;在公開演講的更激烈的心理挑戰期間,在 130 bpm 範圍內,在跳傘和賽車駕駛的極端壓力期間,在 140 到 180 bpm 之間。這些觀察結果符合人們普遍認為的精神壓力與心率增加有關。然而,儘管感到壓力很大並且伴隨兒茶酚胺的循環水平增加,但接受牙科手術或觀看暴力電影的受試者已顯示心率減慢。這些觀察結果與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肢體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以響應不同類型的情緒輸入。總體而言,有相當多的證據支持特異性,即不同的情緒具有不同的自主特徵。

自主控制系統的不對稱中央輸入

響應情緒的不對稱自主神經流量可以由幾種皮質上游機制產生。

大量證據表明,人類前腦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與特定情緒的相關性不同。有一個模型將積極情緒歸因於左半球,將消極情緒歸因於右半球,其中特定的神經通路用於特定情緒。對於心臟活動的皮層控制,類似的偏側化很明顯,這可能與右半球產生的主要交感神經效應和左半球產生的主要副交感神經效應直接相關。這些融合的不對稱性表明了情緒不對稱的神經解剖學穩態模型,其中右前腦主要與交感神經活動相關,而左前腦與副交感神經活動相關。

在識別人類和動物模型中情緒處理的中央電路方面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例如,雙側杏仁核、雙側海馬和 Brodmann 區域 9 和 45 的耦合減少已被證明與人類的焦慮和交感神經激活增加有關,這些區域作為控制系統支持這些區域的調節。

如前所述,研究表明心臟右側和左側自主神經的功能性偏側化與皮層中情緒處理的偏側化和通過腦幹向自主神經的同側傳輸相結合,形成了心臟的基礎。 “腦心偏側假說”。然而,毫無疑問,這種分佈存在相當大的重疊和個體間差異,以及廣泛的相互連通的心外膜神經叢。然而,有相當多的證據支持這種假設。

對血管的自主神經效應:精神壓力引起的缺血

嚴重或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最常發生在患有缺血性心臟病(通常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受試者中。已知心肌缺血在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和持續中起主要作用。由於心外膜和/或微血管收縮以及需氧量增加,精神壓力可能導致缺血 . 此外,精神壓力可能會加劇缺血對血管收縮的影響,疊加在已經不足的灌注上。

大量的實驗工作表明,向心肌輸送的氧合血流不足會迅速引起一系列代謝和電生理變化,隨後可能通過多種不同的機制破壞正常的心律,但主要是在以下情況下折返由於從正常心肌流向缺血心肌的“損傷電流”而引發早搏。眾所周知,運動和情緒都會在易感個體中誘發局部缺血,通常表現為心絞痛胸痛的發展。然而,大多數精神壓力引起的缺血發作是無症狀的。研究16 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有 12 名在精神壓力測試期間出現局部心肌灌注缺損(心肌 PET 成像),提示缺血,但只有 6 名患者在心電圖中出現 ST 段壓低,只有 4 名患者有心絞痛胸痛。這種模式已經在許多其他實驗室得到證實,從而導致使用術語精神壓力引起的“靜默缺血”。總體而言,在運動期間發生缺血以及在精神壓力期間發生缺血的患者的相當大比例在 30% 到 50% 之間。需要強調的是,這是心肌病患者的行為,不是正常人的行為。在這些患者中,在日常活動中,精神活動與運動,尤其是憤怒一樣,是導致缺血的重要原因。

精神壓力和缺血的結合

動物模型研究表明缺血與精神壓力相結合在致命性心律失常發展中的重要性。在犬科動物中,精神壓力與冠狀動脈圈套器誘發的缺血相結合,是心室顫動的重要原因。研究豬中,精神壓力的組合比單獨的壓力或缺血更能引發心室顫動 (VF)。在犬科動物的另一項研究中,行為挑戰與缺血的結合導致心前區 T 波交替的增加比單獨的壓力或缺血要大得多。心房起搏至 180 不會增加 T 波交替,而用美托洛爾進行 β 阻滯會大大降低它。

憤怒

憤怒已被證明是室性心律失常發作前最常見的情緒。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僅與強度或對憤怒和其他情緒的同情反應的差異有關。

在人類中,憤怒和其他壓力已被證明會增加血漿兒茶酚胺,並降低迷走神經活動。在犬類模型中創建類似憤怒的狀態會導致心率、平均血壓和血漿兒茶酚胺的增加,同時降低重複性程序性早搏的刺激閾值。在另一個犬類模型中,創建了一種恐懼範式,導致心率和平均血壓升高。憤怒樣狀態與血漿去甲腎上腺素的主要升高有關,而恐懼樣狀態與腎上腺素的主要升高有關。

與其他情緒相比,憤怒的發作已被證明可以促進交感神經活動的更大增加。幾項研究以及其他人已經描述了憤怒對人類心律失常的影響。正如已經提到的,憤怒被證明是 ICD 患者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之前最常見的情緒。其他情緒狀態沒有顯著相關性。在 ICD 患者的實驗室測試中,憤怒誘發的 T 波交替信號被發現可以預測未來的心律失常事件,這表明情緒引起的複極不穩定是連接情緒和猝死的一種機制。在實驗室精神壓力測試期間誘發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憤怒增加了發生 T 波交替的可能性。ICD 患者的憤怒引發的室性心律失常更可能是停頓依賴性和多態性,這表明憤怒可能會為更雜亂的節律創造基礎。在非侵入性 EP 研究期間,即使主要使用心臟復律除顫器 (CAD) 的患者的憤怒回憶也會使室性心律失常更容易誘發且更難以終止 。

遺傳易感性

在大腦層面,有一篇關於基因-環境相互作用確定負責壓力反應的神經模式的新興文獻。遺傳力佔導致情緒和焦慮症以及創傷後應激障礙風險的變異的 30-40%。兒童時期遭受虐待和其他早期生活不良事件會增加這些疾病日後發展的風險。最近來自多個領域的研究表明,童年經歷與遺傳因素相結合似乎有助於改變基於生物學的壓力反應系統。例如,與對照組相比,抑鬱症患者的一個持續發現是室旁核 (PVN) 中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 (CRH) 和精氨酸-加壓素神經元的升高 。最近,在大鼠模型中進行的用於檢查杏仁核中 CRH 功能的實驗可能會提供對這些發現的深入了解。將轉基因慢病毒載體引入杏仁核 (CeA) 的中央核,導致 CRH 和精氨酸加壓素在 CeA 和 PVN 內過度表達。這些結構中 CRH 的過度表達在生理上伴隨著糖皮質激素負反饋減少,在行為上伴隨著焦慮樣行為(聲學驚嚇測試)和抑鬱樣行為(強迫游泳測試)增加。這些數據表明,CeA 中不受限制的 CRH 合成可能會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失調,這與許多與壓力相關疾病相關的行為、生理和生殖後果有關。此外,基因關聯研究將某些 CRHR1 多態性與抑鬱和自殺聯繫起來。這表明存在影響行為和情緒反應的神經生物學的遺傳因素,包括對情緒壓力的心肌電生理反應。

分子遺傳學的革命通過對包括長 QT、BrS 和兒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CPVT) 在內的許多遺傳性心律失常綜合徵的詳細評估,闡明了特定心臟離子通道電流在心律失常性猝死中的病理生理作用。這些條件中的每一個都說明了離子通道水平的電環境異常如何影響心肌對憤怒和精神壓力的反應。

長 QT 綜合徵

先天性長 QT 綜合徵 (LQTS) 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其特徵是 QT 間期延長以及對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易感性 。它的患病率為 5000-6000 分之 1,主要是由許多心臟離子通道基因的突變引起的。

在 LQT1 和 LQT2 中,I K,s和I K,r的突變通道複合物分別降低導致心室動作電位第 3 期延長的電流。復極時間的總體延長導致體表心電圖上的 QT 延長。長 QT 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被認為是由早期除極後的觸發搏動和復極中的大空間梯度引起的。這些為功能性阻滯和折返的發展創造了最佳條件,從而導致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在 LQT3 中,SCN5A 中功能突變的增益導致在平台期持續存在少量電流,從而延長動作電位和 QT 間期。

心臟驟停或暈厥的觸發因素似乎與特定的 LQT 亞型有關。在 LQT1 中,運動佔事件的 68%,但在 LQT2 中僅佔 15%。然而,情緒刺激在 LQT2 (51%) 中占主導地位,但在 LQT1 (28%) 中占主導地位。在 55% 的 LQT3 病例中,沒有覺醒的睡眠和休息是觸發因素。

最近在 LQT 受試者中證實了壓力性生活條件與心律失常事件之間的關聯。有症狀的 LQTS 患者經歷了更多的壓力生活條件,並且在有心律失常事件的 LQTS 患者中,作為慢性壓力衡量標準的生命力衰竭水平是無症狀 LQTS 突變攜帶者的三倍以上。

一項對 LQT1 和 LQT2 患者睡眠階段 QT 和 RR 間期的研究表明,在從 NREM到 REM睡眠的過渡期間,LQT2 女性出現 QT 間期顯著延長和 RR 縮短,而這並不是在 LQT1 患者或 LQT2 男性中觀察到。這在臨床上很重要,因為公認 49% 的 LQT2 患者在睡眠/休息期間死亡,或者在休息或睡眠期間發生由意外聲學刺激觸發的心律失常事件。睡眠期間 QT 和 RR 間期的大幅波動表明自主神經不穩定和I K,r突變合謀在該人群中誘發室性心律失常。該研究還表明,LQT2 中異常的I K,r通道特徵可能不是猝死的唯一解釋,自主神經模式的差異至關重要。這可以解釋為突變產生了心律失常的底物,但自主神經系統是導致致命觸發因素的調節因子。

Brugada綜合徵

BrS以右束支傳導阻滯(RBBB)、右胸導聯ST段抬高和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三聯徵為特徵,是年輕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約佔所有病例的20%。分子基礎仍然不確定,因為最多僅在 30% 的病例中發現了離子通道突變,並且結構畸變的作用越來越被認可 . 當認為不存在結構異常已被定義為診斷 BrS 的關鍵因素時,這是非常顯著的。在 BrS 中,J 點升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動態變化是由迷走神經張力增加引起的。這些作者通過使用動態心電圖記錄分析 HRV 報告,高迷走神經張力和低交感神經張力是症狀性 BrS 的特定特性。J 點抬高的動態變化在夜間更為突出,特別是在既往有 VF 的患者中。迷走神經張力和促心律失常之間的確切關係存在爭議。迷走神經張力的增加被認為會降低 Ca 2+動作電位第 2 階段的瞬態導致復極化的透壁彌散增加。然後在第 2 階段期間,部分心肌可能具有較短的動作電位。當電流可以在具有較長和較短動作電位的緊密並列區域之間流動時,被錯誤標記為第 2 階段折返的觸發活動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同樣增加的自主神經張力可能會誇大心尖 - 基底 APD 梯度,從而促進傳導和復極中組織異質性的增加,從而導致波中斷和 VF。關於 BrS 是否應被視為傳導或複極化疾病存在爭議。

兒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兒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是一種在腎上腺素能驅動增強的情況下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症,特別是憤怒和運動。患者,通常是兒童或年輕成人,在涉及腎上腺素觸發機制的運動或急性壓力條件下發生雙向室性心動過速或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分子缺陷在於肌節 Ca 2+的細胞內循環。雖然普遍認為 CPVT 突變導致 Ca 2+增加細胞質中的洩漏,精確的分子和生物物理機制仍有待完全解決。提出了三個主要假設(i)增強的儲存超載誘導的 Ca 2+釋放(ii)RyR2 受體的過度活躍(iii)FKB12.6 RyR2 結合蛋白破壞——在腎上腺素能應激條件下,該複合物由於 PKA 磷酸化和防止 RyR 2 通道在舒張期保持關閉。

概括

大量證據表明,憤怒與其他情緒和精神壓力在心律失常和猝死中起重要作用。涉及的機制包括神經科學、自主神經系統生理學和心臟電生理學,這些機制通常由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進行調查和報告。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情緒的特定皮質表現與自主反射和心肌的分子生理學相一致。從心臟到大腦的反饋機制可能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特別是在病理條件下。這種高度相互依賴的模式可以被視為一個控制系統,強調了該領域跨學科方法的重要性。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Колонка здоровья

View all
皮質醇管理:如何控制皮質醇?我們能夠自行管理或調節劑量嗎?

皮質醇管理:如何控制皮質醇?我們能夠自行管理或調節劑量嗎?

皮質醇是一種在壓力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激素,適量的皮質醇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壓力和維持健康。然而,過量或長期的高皮質醇水平可能會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以下我們將探討如何控制和管理皮質醇,包括自然方法、藥物干預、以及測量皮質醇的方式。 1. 自然方法調節皮質醇 壓力管理技術:研究顯示,冥想、深呼吸...
皮質醇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日常生活?

皮質醇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日常生活?

皮質醇(Cortisol)是一種由腎上腺分泌的激素,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身體應對壓力情境,並且在多種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皮質醇的釋放受腦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控制,這是一個調節人體反應於壓力的系統。 皮質醇對身體的影響 當我們處於壓力下時,皮質...
為什麼我們在緊張時總是忍不住吃零食?科學解密壓力性飲食行為

為什麼我們在緊張時總是忍不住吃零食?科學解密壓力性飲食行為

當人們感到緊張或壓力時,經常會無意識地吃零食,這種行為主要涉及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情緒反應以及身體的生理需求。以下是背後的幾個主要原因: 壓力荷爾蒙的影響:壓力會觸發皮質醇的釋放,這種壓力激素會引發人們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渴望。這些食物能帶來短暫的愉悅感,因為它們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
光學治療濕疹 - 全面總結

光學治療濕疹 - 全面總結

簡介 光療使用光波來治療某些皮膚問題。皮膚會暴露於紫外線 (UV) 光下一段設定的時間。光療利用人造的紫外線光源,紫外線也來自陽光。當與一種叫做甲氧補骨脂素的藥物一起使用時,這個程序稱為 PUVA 光療。 紫外線光能夠抑制皮膚中的免疫系統細胞,對於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皮膚問題有幫助。可以使...
什麼是「操縱者」?

什麼是「操縱者」?

操縱者,也可以說成「擅用手段的人」,「心機重的人」。操縱者利用欺騙、影響或者其他形式的心理操控來控制或影響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的行為通常包含使用隱蔽、間接或偷偷摸摸的手法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往往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徵和手段: 欺騙: 他們可能會說謊或扭曲事實來誤...
什麼是肌肉抽搐?你需要去看醫生嗎?

什麼是肌肉抽搐?你需要去看醫生嗎?

肌肉抽搐,也稱為肌束顫動,是指身體各部分出現不自主的肌肉收縮。以下是肌肉抽搐的原因、症狀及管理方法的詳細介紹: 肌肉抽搐的原因 壓力和焦慮 高水平的壓力和焦慮會導致肌肉緊張和抽搐。身體對壓力的反應會觸發神經系統,導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縮。 疲勞 過度使用或劇烈運動後的肌肉疲勞會導致肌...
蘋果與牙齒健康: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蘋果與牙齒健康: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蘋果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清爽的口感而受到廣泛喜愛。然而,蘋果的酸性和糖分也可能對牙齒健康產生影響。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蘋果對牙齒健康的影響,並提供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1. 蘋果的酸性 蘋果含有天然的果酸,這些酸性物質在食用後會暫時降低口腔中的pH值,增加牙齒表面珐琅質的溶解風險。長期食用酸性食物...
蘋果籽的毒性:它們真的有毒嗎?

蘋果籽的毒性:它們真的有毒嗎?

蘋果籽內含有氰甙,這種化合物在體內會分解產生氰化物,這引起了人們對蘋果籽毒性的關注。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蘋果籽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1. 蘋果籽中的氰甙 氰甙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某些植物中的化合物,蘋果籽中含有少量的氰甙,當這些氰甙進入人體後,會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
有機蘋果與傳統蘋果:哪個更健康?

有機蘋果與傳統蘋果:哪個更健康?

蘋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之一,但在選擇時,很多人會糾結於是選擇有機蘋果還是傳統蘋果。這篇文章將詳細比較有機蘋果和傳統蘋果的健康優勢和劣勢。 1. 農藥殘留 有機蘋果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而是採用天然的防治方法,如生物控制和有機肥料。因此,有機蘋果上的農藥殘留相對較低,對於那些關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