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大小會影響生育能力嗎?

2021 年發表在《泌尿轉化與男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孕症與「陰莖鬆弛長度」較短之間存在關聯。然而,較小的陰莖真的會增加懷孕的難度嗎?最簡單的答案是否定的。這項研究需要更多的背景資訊讓我們更深入地研究陰莖大小和生育能力之間的關係和豐富了醫學界關於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因素的持續討論。雖然一項研究發現陰莖尺寸與精液品質/數量之間存在聯繫,但證據還遠非結論性的。許多專家認為,陰莖尺寸本身不太可能成為受孕困難的決定性原因。精液分析考慮精子濃度、活動性、形狀和其他活力指標——所有這些都取決於遺傳、解剖學和生活方式影響的複雜相互作用。在為不孕症夫婦提供諮詢時,醫生必須採取整體方法,調查雙方所有潛在的醫療、身體和環境因素。特別是對於男性來說,吸煙、過量飲酒、壓力水平和肥胖等生活習慣最終對生殖健康結果的影響可能比任何一種身體特徵都更重要。在得出明確的結論之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釋混雜的變量,並在大量不同的人群中複製研究結果。在這個階段,提出的聯繫仍然是一種關聯,而不是直接因果關係的證據。對於大多數男性來說,較小的陰莖本身不應引起人們對自然生育孩子的能力的嚴重擔憂。與人類生物學的許多方面一樣,存在著正常的變異,醫學科學不斷擴大我們對眾多起作用因素的理解。總體生育率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很少能歸結為任何單一的解釋。

關於陰莖大小和生育能力的研究褒貶不一

基本上,這項研究發現陰莖較小的男性的生育能力不一定較差。 他們也發現,不孕男性的陰莖也不總是較小。 成人睪固酮水平與陰莖大小之間的關聯較弱,不孕男性的陰莖平均僅小約 1.1 公分。

但這項研究有一些限制。 他們觀察的男性數量很少,而且不是隨機的。 他們沒有考慮不同種族或民族之類的事情。 研究人員還認為,較低的生育能力和較小的陰莖尺寸可能都是由睪固酮水平較低引起的。

什麼影響陰莖大小?

陰莖大小被認為主要是遺傳因素男性兄弟姐妹可以有不同大小的陰莖,因為他們繼承了不同的染色體組合。雖然來自你父親的基因決定了你的生物性別以及你是否會發育出陰莖,但實際上是來自你母親的基因 - X染色體-決定陰莖的大小。

還有什麼會影響陰莖大小或導致陰莖變小?如果雄性激素隨著胎兒的生長而降低,或胎兒的下視丘或腦下垂體功能異常,則可能會阻礙陰莖的生長。 

一些罕見的遺傳疾病可能會影響陰莖大小和生育能力,包括卡爾曼症候群和克蘭費爾特症候群。

青春期延遲可能會引起一些孩子的擔憂,因為他們的陰莖看起來比同齡人小。然而,大多數經歷過生長突增延遲的青少年到 18 歲時就會趕上同齡人。

陰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小嗎?

陰莖實際上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小。

陰莖由海綿組織組成,血液流入組織即可產生勃起。因此,陰莖的血流量是決定勃起大小的因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動脈中更有可能沉積脂肪,從而減少血液流量和陰莖尺寸。

影響勃起大小的另一個因素是睾酮。睪固酮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下降,可能會影響你的努力程度。 

勃起功能障礙可以預示不孕嗎?

ED (erectile dysfunction) 是指無法達到或維持勃起。這種情況極為常見,影響美國約 3,000 萬名男性。研究表明,ED 與精液品質差有關,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導致問題的原因。

ED有多種生理和心理原因,例如:

  • 心血管問題
  • 肥胖
  • 具體藥物
  • 睪固酮水平低
  • 神經系統疾病
  • 睡眠障礙
  • 骨盆腔手術
  • 壓力、抑鬱和焦慮

其中一些根本原因,例如肥胖、睪固酮水平低、睡眠障礙和壓力,與不孕不育有關,這解釋了不孕症和勃起功能障礙之間的一些關係。

當談到 ED 和生育能力時,這種關係通常更為間接。勃起功能障礙會抑制一個人維持勃起、性行為和性高潮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是自然懷孕所必需的,從而影響受孕的機會。

勃起功能障礙有多種治療方案,取決於根本原因。如果 ED 妨礙您發生性行為以及與伴侶生育孩子的能力,醫生可以指導您選擇最適合您的生育選擇。 

除了勃起功能障礙本身的治療之外,還有人工生殖技術和精子取出技術來幫助懷孕,例如:

  • 子宮內人工授精 (IUI)
  • 體外受精(IVF) 
  • 睪丸精子提取(TESE)
  • 睪丸精子抽吸術(TESA)
  • 電射精

睪丸大小和男性生育能力之間有關聯嗎?

睪丸的大小因人而異睪丸的作用是產生精子和分泌睪酮

很少有研究將睪丸大小與不孕症直接聯繫起來。生精小管是產生精子細胞的管狀結構,佔睪丸體積的80% 。因此,睪丸大小是與睪丸功能有關。

睪丸萎縮可能是荷爾蒙失衡、感染或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這可能會對生育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卡爾曼症候群和克蘭費爾特氏症是上述影響生育能力和陰莖大小的遺傳疾病,也可能導致睪丸變小。

睪丸有各種形狀和大小,這是正常的。一個睪丸比另一個睪丸稍大,或者它們懸掛在不同的高度也是正常的。只要您的睪丸不是太小或太大,您的睪丸大小就不會對您的睪固酮水平或生育能力產生重大影響。主要考慮因素是睪丸的變化。

定期檢查你的睪丸。確保您觀察它們以直觀地看到任何變化。用手指慢慢滾動陰囊和睪丸,注意任何硬塊、腫塊或睪丸大小、形狀或稠度的變化。如果您發現任何新情況,或感到睪丸有任何疼痛或沉重,請務必去看醫生。

睪丸的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

  • 精索靜脈曲張約有40%的不孕男性患有精索靜脈曲張,即睪丸內靜脈的增大。
  • 睪丸癌。睪丸癌的治療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
  • 由於類固醇使用、荷爾蒙失衡或感染而導致睪丸萎縮。

了解您的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是精液分析

這裡的關鍵要點是,如果您想讓某人懷孕,您不應該太擔心您的陰莖或睪丸的大小。如果您與伴侶難以受孕或擔心自己的生育能力,積極主動的第一步就是進行精液分析。

精子分析可以告訴您:

  • 精液量:您會產生多少精液
  • 精子數量和濃度。你有多少精子
  • 活力:精子的運動狀況 
  • 形態學:有多少精子的形狀、大小和結構正確

這些都是決定您精子健康狀況的關鍵參數,影響您與伴侶生育孩子的機會。然而,精液分析結果異常並不意味著您不能生育。如果您改變生活方式和整體健康狀況,精液參數可能會改善。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Колонка здоровья

View all
小朋友叫唔應?可能唔係無禮貌,而係科學:專注時真係聽唔到你

小朋友叫唔應?可能唔係無禮貌,而係科學:專注時真係聽唔到你

小朋友一睇YouTube、打機、畫畫,突然叫佢,佢完全聽唔到。係咪扮聾?係咪發展遲緩?抑或專注力問題? 研究顯示,大部分情況完全正常,與腦部的「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同「過度專注(Hyperfocus)」有關,不代表有疾病。 什麼是「選擇性注意力」?(Sele...
高血壓|隱形殺手的成因、統計數據與科學研究

高血壓|隱形殺手的成因、統計數據與科學研究

  高血壓|隱形殺手的成因、統計數據與科學研究 快速導讀 高血壓係全球最普遍、但最容易被忽視嘅慢性病之一。 超過一半患者完全無症狀,但長期會破壞血管、增加中風同心臟病風險。 主要成因包括:高鹽、肥胖、缺乏運動、低鉀、飲酒、睡眠窒息症、壓力、吸煙、腎病等。 全球研究顯示:高鹽攝取加上肥胖...
為何肺癌早期大多沒有症狀?科學原理、風險因素與早期發現方法全解析

為何肺癌早期大多沒有症狀?科學原理、風險因素與早期發現方法全解析

肺癌一直是全球最常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令人憂心的是,大部分肺癌患者在早期(第一、二期)都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直到腫瘤擴散、壓迫周邊結構或影響呼吸功能後才被發現。本文以科學角度深入講解:為何肺癌早期「靜悄悄」、身體不察覺?身體內部究竟發生了甚麼? 亦會加入實際的自我檢查策略與醫學建議。 一...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前言:為何黑眼圈總是揮之不去? 「黑眼圈」係現代人嘅常見問題之一。無論係通宵工作、壓力過大、過敏,甚至遺傳因素,都可能令眼底皮膚變黑或出現陰影。雖然多數情況屬於美容問題,但有時亦可能反映身體狀況,例如貧血、睡眠質素差、血液循環不良等 [1]。  一、黑眼圈的主要類型與成因 色素型黑眼圈(Pi...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是評估呼吸、循環系統狀態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市面上兩大類可穿戴設備用於血氧監測: 智慧手錶(如 Samsung Watch、Apple Watch) 專用血氧監測設備(如 O₂Ring、指夾式脈搏血氧儀) 兩種設備的設計目的、測量方式、準確性、監測...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即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佔總血紅蛋白的百分比,是臨床及居家監測呼吸、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當血氧飽和度下降,可能反映體內氧的供應或運送出現問題(低氧血症、hypoxemia)或更廣泛的組織缺氧(hypoxia)[1][2]。本文旨在探討: 血氧飽和度正常範圍與變...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Ice Pack / Cold Therapy / Cryotherapy)係好多運動、急性受傷(如扭傷、撞擊、肌肉拉傷)時的第一時間處理方法。但不少人會疑惑: 「冰敷純粹止痛,定係真係會幫助組織修復?」「冰敷幾耐?冰敷幾多日?會唔會影響身體自然修復?」 本文從科學、醫學、運動治療角度,...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前言:為何「坐耐、蹲耐、跪耐」之後會痛? 無論係坐喺電腦前、跪低執嘢、長時間翹腳、側睡又唔郁——好多人體驗過一樣情況: 「一動就痛、一企起身腳軟、膝蓋直唔到、關節卡卡聲,又或者要行幾步先鬆返。」 其實呢種情況係非常普遍,而且通常並非關節已經壞死,而係 和關節生理、滑液循環、血液供應、肌肉張力 ...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是華人烹飪文化中常見的說法,用以描述魚類在 解凍、切片或加熱後所突然出現的腥味、血水味或脂肪味。此現象並不代表食材變壞,但背後牽涉到蛋白質變化、脂肪氧化與揮發性化合物釋放等多種科學機制。本文將以科學角度剖析魚醒味的成因,並提供實證方法降低這種味道,同時探討其安全性。 🧪 什麼是「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