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駕駛的健康風險與新科技防護:REMONY 裝置的認證分析

疲勞駕駛的健康風險

認知功能下降

從神經科學角度來看,睡眠不足或長時間專注會使大腦前額葉皮層活性降低,這是與決策、注意力及反應速度高度相關的區域[1]。因此,疲勞駕駛者往往無法及時反應突發狀況,增加事故風險。

等同於酒精影響

研究顯示,連續清醒 17 小時的人,其駕駛表現相當於血液酒精濃度(BAC)0.05%;而超過 24 小時清醒時,等同於 BAC 0.10%,已超過許多國家法定醉駕標準[4]。換言之,過度疲勞與酒後駕駛危險性接近

睡眠不足與事故風險

一項涵蓋美國的交通事故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 5 小時的駕駛者,其發生車禍的風險比睡眠正常者高出 4–5 倍[3]。這不僅影響長途司機,也涵蓋日常通勤族群。

身體健康負擔

疲勞駕駛除了影響精神,還對身體造成負擔:

  • 肌肉骨骼壓力: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會導致頸肩痠痛、腰背僵硬。

  • 血液循環問題:久坐限制下肢血流,增加**深層靜脈栓塞(DVT)**風險,尤其長途運輸司機更易發生[5]。

  • 眼睛疲勞:乾澀、視力模糊,進一步降低注意力。

睡眠障礙的影響

不少駕駛者本身患有睡眠障礙。例如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患者,因夜間頻繁呼吸中斷而導致白天嗜睡。這些人更容易在駕駛時出現「微睡眠」(micro-sleep)——短短數秒的失神即可釀成嚴重事故[6]。


日本 Medirom 的 REMONY 裝置

裝置設計與技術基礎

REMONY 是 Medirom 公司開發的疲勞駕駛預防裝置,屬於可穿戴設備,透過多種生理指標追蹤駕駛者狀態:

  • 心率變異性(HRV):HRV 被廣泛應用於疲勞與壓力的研究,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時,駕駛者的專注力會下降[7]。

  • 睡眠–覺醒模式監測:分析駕駛者過往的睡眠品質,評估駕駛風險。

  • AI 疲勞預測:透過演算法整合生理數據,能提前在駕駛者進入「高危險疲勞狀態」前發出提醒。

獲得日本 MLIT 認證

日本政府高度重視疲勞駕駛問題。根據警察廳數據,10–20% 的高速公路重大事故與疲勞有關[8]。因此,MLIT 設立了「疲勞駕駛防止裝置認證制度」,鼓勵具科學基礎的產品進入市場。REMONY 獲得認證,代表其在技術可靠性與應用價值上已達到一定標準。


客觀分析與挑戰

雖然 REMONY 的推出令人期待,但仍存在需要評估的挑戰:

  1. 準確性與多元因素
    疲勞受睡眠、壓力、疾病等多因素影響,單靠 HRV 或心率可能不足,需要與其他感測方式結合。

  2. 使用者接受度
    駕駛者是否願意長期配戴,以及是否會因頻繁警告而產生「警告疲勞」(alert fatigue),仍需觀察。

  3. 與車載系統整合
    若未來能與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結合,例如自動減速或車道保持,將大幅提升安全價值。

  4. 成本與普及
    若裝置價格過高或維護不便,可能限制市場普及。


結論

疲勞駕駛是一個被低估但危險性極高的健康與安全議題。它不僅影響駕駛者的認知與反應,也增加了肌肉骨骼與血管疾病的風險,更與睡眠障礙密切相關。Medirom 的 REMONY 裝置代表了科技介入道路安全的一種新方向,透過科學數據監測與 AI 模型,有潛力減少事故。然而,這類裝置的真正價值,仍需經過市場驗證與更多臨床研究。未來,若能與車載系統整合並保持高性價比,REMONY 類產品或將成為汽車安全配備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 Lim, J., & Dinges, D. F. (2010). A 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hort-term sleep deprivation on cognitive variabl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6(3), 375–389. https://doi.org/10.1037/a0018883

[2] Philip, P., Sagaspe, P., Taillard, J., Moore, N., Åkerstedt, T., Charles, A., ... & Bioulac, B. (2005). Fatigue, sleepiness, and alcohol-impaired driving.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4(1), 1–7. https://doi.org/10.1111/j.1365-2869.2004.00437.x

[3] Stutts, J. C., Wilkins, J. W., Osberg, J. S., & Vaughn, B. V. (2003). Driver risk factors for sleep-related crashes.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35(3), 321–331. https://doi.org/10.1016/S0001-4575(02)00007-6

[4] Dawson, D., & Reid, K. (1997). Fatigue, alcohol and performance impairment. Nature, 388(6639), 235. https://doi.org/10.1038/40775

[5] Kuipers, S., Cannegieter, S. C., Middeldorp, S., Robyn, L., Rosendaal, F. R., & Büller, H. R. (2007).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air travel: contribution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139(2), 289–296. https://doi.org/10.1111/j.1365-2141.2007.06780.x

[6] Tregear, S., Reston, J., Schoelles, K., & Phillips, B. (2009).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risk of motor vehicle cras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5(6), 573–581. https://doi.org/10.5664/jcsm.27662

[7] Shaffer, F., & Ginsberg, J. P. (2017). An overview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trics and norms.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5, 258. https://doi.org/10.3389/fpubh.2017.00258

[8] Japan National Police Agency. (2019). Traffic accident statist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pa.go.jp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Coluna de saúde

View all
PD-(L)1/VEGF「三抗」:腫瘤免疫治療新方向

PD-(L)1/VEGF「三抗」:腫瘤免疫治療新方向

腫瘤治療的新挑戰 近十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改變咗癌症治療格局。當中 PD-1/PD-L1 抑制劑 已經成為多種腫瘤的一線或二線療法,而 VEGF 抑制劑 亦係抗血管生成治療嘅核心藥物。然而,臨床數據顯示,雖然 PD-(L...
疲勞駕駛的健康風險與新科技防護:REMONY 裝置的認證分析

疲勞駕駛的健康風險與新科技防護:REMONY 裝置的認證分析

疲勞駕駛一直是全球道路安全的重要議題。許多人將疲勞視為「只是累了」,但科學研究表明,當人處於極度疲倦時,大腦功能下降的程度可與酒精中毒相當。不僅如此,長時間駕駛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慢性負擔。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可穿戴裝置被設計用來協助監測疲勞狀態,其中,日本 Medirom 公司開發的 REMONY 裝置近日獲得國土交通省(MLIT)認證,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本文將先探討疲勞駕駛的健康風險,然後客觀分析 REMONY 裝置的技術特點與潛力。

腳跟為何會變黃乾裂?成因與護理全攻略

腳跟為何會變黃乾裂?成因與護理全攻略

腳跟皮膚為何容易出現問題? 腳跟係身體承受最大壓力嘅部位之一。每日行走、站立,腳跟長期摩擦同受壓,如果缺乏適當護理,就會導致角質層過度增厚、乾燥同龜裂。當角質層愈厚,皮膚顏色會慢慢變得偏黃,甚至暗啡。 造成腳跟黃、裂、脫皮的常見原因 角質層增厚長期行走或穿硬底鞋,令腳跟角質層積聚過多,顏色...
Wi-Fi 會唔會對人體有害?科學研究同日常生活影響全解析

Wi-Fi 會唔會對人體有害?科學研究同日常生活影響全解析

Wi-Fi 幾乎已經變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嘅一部分。無論係屋企、公司、學校,甚至咖啡店同巴士,都有無線網絡覆蓋。但好多讀者都會擔心:「成日浸喺 Wi-Fi 入面,會唔會慢慢影響身體健康?會唔會致癌?會唔會令我失眠或者精神差?」 今篇文章會由淺入深,帶大家了解 Wi-Fi 嘅電磁波特性、科學研究結...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點解會痛、僵硬、麻痺?|久坐對身體嘅危害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點解會痛、僵硬、麻痺?|久坐對身體嘅危害

好多人每日要長時間坐喺辦公室、電腦前面,或者瞓覺時維持同一個姿勢。結果往往出現腰酸背痛、手腳麻痺,甚至覺得關節「鎖住」郁唔到。久坐傷身腳麻痺點解長時間坐姿影響健康,都係大家經常搜尋嘅問題。今次我哋就一齊睇下背後原因。

癌症如何擴散:從一個器官走到另一個器官的旅程

癌症如何擴散:從一個器官走到另一個器官的旅程

癌症最令人畏懼的地方,不單在於原發腫瘤本身,而是它能夠 轉移(Metastasis) —— 由原本的器官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事實上,大多數癌症致命的原因,並非來自腫瘤的「原居地」,而是因為它在其他重要器官(如腦、肝、骨、肺)形成了新的腫瘤。

腦癌種類全面介紹|常見類型與特徵

腦癌種類全面介紹|常見類型與特徵

腦癌(Brain Cancer)泛指源自腦部或蔓延至腦部的惡性腫瘤。臨床上可分為兩大類: 原發性腦腫瘤(Primary Brain Tumors):由腦部細胞本身變異而成。 繼發性腦腫瘤(Secondary / Metastatic Brain Tumors):由其他器官的癌細胞(如肺...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人類死亡後,身體嘅代謝同細胞運作會急劇改變,隨住時間推進,組織開始分解,產生一系列特有嘅氣味化合物。呢種 死亡氣味 (Odor of Death) 唔單止係動物可以嗅到,亦成為法醫學 (Forensic Science) 研究嘅重要領域。甚至有人提出,狗可能能夠嗅到人「臨終前」嘅早期氣味改變。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人類同狗相處幾千年,唔少人都曾經觀察到:狗似乎「知道」主人唔舒服,甚至有人報告狗會喺主人臨終前出現異常行為。呢啲現象令科學家開始研究:狗隻係咪真係可以嗅出疾病,甚至察覺死亡徵兆?

答案係:狗確實能透過超強嗅覺 (Olfaction) 偵測身體嘅代謝變化,從癌症、糖尿病,到感染性疾病。但關於「臨終氣味」嘅研究仍然有限,更多係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