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 E 毒性:您需要了解的一切

什麼是維生素E毒性?

維生素 E 中毒是指過量的維生素 E 在體內積聚並導致健康併發症。

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具有抗氧化劑的作用。 它可能會降低您患心臟病、某些癌症、視力問題和大腦疾病的風險。

它的關鍵功能之一是保持血管擴張並防止血管中形成血栓。

維生素 E 的每日攝取量 (DV) 為每天 15 毫克。 以下食物富含維生素 E:

  • 油類:大豆油、葵花油、紅花油、小麥胚芽油、玉米油
  • 堅果與種子:葵花籽、杏仁、榛果、花生醬、花生
  • 水果:獼猴桃、芒果、番茄
  • 蔬菜:菠菜、綠花椰菜

鑑於脂溶性維生素儲存在脂肪中,它們會在您的體內脂肪中積聚,特別是如果您透過飲食或補充劑攝取過量維生素。

對於維生素 E,上限 (UL) — 或大多數人每天可以透過食物和補充劑攝取且不會出現併發症的量 — 為 1,000 毫克。

誰需要補充維生素E?

許多人服用維生素 E 補充劑,希望透過維生素的抗氧化和潛在的抗衰老作用來改善免疫系統,降低癌症的風險,或強化頭髮、皮膚和指甲。

然而,維生素 E 補充劑是不必要的,並且沒有什麼好處,除非您缺乏維生素。

低脂飲食的人或患有影響消化和吸收脂肪能力的疾病(例如克隆氏症或囊性纖維化)的人,維生素 E 缺乏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副作用和症狀

過量攝取維生素E會導致血液稀釋並導致致命的出血。 它還會幹擾血液凝固,這是身體在受傷後防止過度失血的自然防禦機制。

它也與出血性中風或腦出血引起的中風風險增加有關。

此外,一項研究表明,過量攝取維生素 E 與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較高有關,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這種可能性。

鑑於這些潛在的嚴重風險,您不應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 E 補充劑。

潛在的藥物交互作用

當維生素 E 以正常水平攝取時,與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似乎很小。

然而,高劑量維生素 E 補充劑(每天提供超過 300 毫克的維生素 E 補充劑)可能會與血液稀釋劑阿斯匹靈和華法林相互作用。

它們也可能幹擾他莫昔芬(一種用於治療乳癌的藥物)和環孢素(一種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使用的免疫抑制劑)。

如果您對維生素 E 補充劑和您的藥物之間的潛在交互作用有任何疑問,您應該諮詢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

治療和預防

輕微維生素 E 中毒的治療方法包括停止使用維生素 E 補充劑,但更嚴重的併發症可能需要醫療幹預。

預防維生素 E 中毒的最佳方法是保持每日從補充劑和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 E 低於每天 1,000 毫克的 UL。 單獨食用富含維生素 E 的食物不太可能發生過量。

也就是說,每天服用超過 300 毫克的維生素 E 補充劑可能會開始乾擾藥物治療,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服用 180 毫克的人中風的風險會增加。

然而,大多數人不需要這麼多,因為每日攝取量僅為 15 毫克。 如果您對維生素 E 補充劑有任何疑問或疑慮,請諮詢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

另外,請確保將這些補充劑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安全地方。 由於維生素 E 是脂溶性的,因此會增加毒性和併發症的風險

總結

儘管維生素 E 是一種必需營養素,但也可能過量 - 尤其是在服用補充劑時。

維生素 E 中毒會導致血液稀釋等嚴重併發症,並可能增加中風和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

為了防止維生素 E 中毒,請確保每天在補充劑和食物之間攝取的維生素 E 量不要超過 1,000 毫克。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Колонка здоровья

View all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人類死亡後,身體嘅代謝同細胞運作會急劇改變,隨住時間推進,組織開始分解,產生一系列特有嘅氣味化合物。呢種 死亡氣味 (Odor of Death) 唔單止係動物可以嗅到,亦成為法醫學 (Forensic Science) 研究嘅重要領域。甚至有人提出,狗可能能夠嗅到人「臨終前」嘅早期氣味改變。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人類同狗相處幾千年,唔少人都曾經觀察到:狗似乎「知道」主人唔舒服,甚至有人報告狗會喺主人臨終前出現異常行為。呢啲現象令科學家開始研究:狗隻係咪真係可以嗅出疾病,甚至察覺死亡徵兆?

答案係:狗確實能透過超強嗅覺 (Olfaction) 偵測身體嘅代謝變化,從癌症、糖尿病,到感染性疾病。但關於「臨終氣味」嘅研究仍然有限,更多係臨床觀察。

幻覺:大腦點樣自己製造「假影像」

幻覺:大腦點樣自己製造「假影像」

幻覺 (Hallucinations) 並唔係靈異現象,而係一種 大腦自我製造影像或感覺 嘅過程。當冇外界刺激存在,但大腦卻產生「真實感受」時,就叫幻覺。研究指出,幻覺源於 大腦訊號錯亂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甚至同 睡眠失調 有密切關係。

心理學上的「預知錯覺」:點解我哋以為自己可以預測未來?

心理學上的「預知錯覺」:點解我哋以為自己可以預測未來?

好多時候,我哋都會有種感覺:「咦!我早就預測到會發生!」,甚至覺得自己擁有「第六感」。但從心理學角度睇,呢種「預知」其實並唔係超能力,而係 大腦嘅認知偏差 (Cognitive Biases)記憶錯亂 (Memory Errors) 造成。以下三個心理現象,最常被誤以為係「預知未來」

大腦嘅「預測功能」:點解我哋係一部預測機器

大腦嘅「預測功能」:點解我哋係一部預測機器

科學研究一直證實,所謂「超自然預知 (Precognition)」並冇可靠證據。但人類大腦本身卻具備一種極強嘅 預測功能 (Predictive Function)。從神經科學角度嚟睇,大腦其實係一部 Prediction Machine(預測機器),不停利用以往經驗去推測未來,再根據新收到嘅感官訊號作出修正。呢種能力解釋咗點解人類可以快速反應、避開危險,甚至提升學習同決策效率。

遲起身唔等於懶!夜貓同雲雀原來係基因決定

遲起身唔等於懶!夜貓同雲雀原來係基因決定

有啲人天生 早睡早起,朝早 6 點自然醒身,精神奕奕;但亦有人喺夜晚最有活力,凌晨兩三點先想瞓。呢種差異唔係單純習慣問題,而係與 Chronotype(睡眠型態) 有關。Chronotype 由基因 (Genetics)、年齡 (Age)、生活環境 (Environment) 一齊決定,直接影響你嘅睡眠時間、精神狀態同工作效率。

腦淋巴系統:大腦喺瞓覺時點樣「清垃圾」

腦淋巴系統:大腦喺瞓覺時點樣「清垃圾」

我哋成日聽人講「瞓覺可以休息大腦」,但其實睡眠唔單止係休息,仲係大腦清理廢物嘅關鍵時刻。近年神經科學發現咗一個重要嘅系統:Glymphatic System(腦淋巴系統),負責喺瞓覺時清除代謝廢物,包括同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有關嘅 β-amyloid(β-類澱粉蛋白)。

睡眠不足與情緒健康:焦慮與抑鬱的隱藏推手

睡眠不足與情緒健康:焦慮與抑鬱的隱藏推手

好多香港人、台灣人甚至全球都市人,都認為「捱夜」只係令身體攰啲,但其實 睡眠不足對情緒健康影響極深。研究顯示,缺乏睡眠唔單止會令人心情差,仲係 焦慮 (Anxiety)抑鬱 (Depression) 嘅高危因素。對於 嗜睡症 (Narcolepsy) 患者,呢種風險更高,因為佢哋天生嘅睡眠結構失調,令情緒波動更加嚴重。

為何過度疲勞會令你進入「恐懼模式 」?

為何過度疲勞會令你進入「恐懼模式 」?

好多時候,大家經歷過捱夜、返工返學壓力大,會覺得整個人進入咗一種「生存模式 (Survival Mode)」:神經繃緊、疑神疑鬼、甚至有啲恐懼感。呢種情況唔只係心理作用,其實背後有大腦與荷爾蒙嘅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