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係邊個系統控制?
人體自動唾液分泌主要由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調節。副交感神經係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其中一部分,主要負責身體放鬆、消化及修復。當副交感神經活躍時,會刺激唾液腺(salivary glands)如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釋放唾液。
睡眠期間,交感神經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經活動提升,有助消化器官進入休息模式,同時保持口腔濕潤。若個人入睡後肌肉放鬆、嘴巴微開,唾液自然流出而無法吞嚥,就會形成流口水。
睡眠階段與肌肉控制有關嗎?
流口水多數出現於非快速動眼期(non-REM sleep)中的深層睡眠階段(Stage N3),即慢波睡眠。此階段大腦活動最少,肌肉最放鬆,副交感神經活性最高。
與此同時,下顎肌肉(masseter muscle)及口唇控制肌肉會因張力下降,令嘴巴自然微張。特別係側睡或俯睡姿勢下,重力會令唾液更容易經口腔邊緣流出。
邊啲人特別易流口水?
-
習慣側睡或趴睡者
-
長期鼻塞,需用口呼吸者
-
小童及青少年,因睡眠時間長,肌肉張力未穩定
-
使用鎮靜藥物、抗組織胺或肌肉鬆弛藥者
有病嗎?咩情況先要擔心?
偶爾流口水屬正常,但以下情況可能反映病理狀況:
-
睡眠窒息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因鼻塞或喉部阻塞令口呼吸增加
-
帕金森氏症、腦性麻痺、腦中風等中樞神經疾病:影響面部與吞嚥肌肉控制
-
食道逆流、鼻咽異常等慢性問題:影響口腔封閉與姿勢控制
點樣改善流口水情況?
-
維持良好鼻腔通氣,適當處理鼻敏感或鼻塞
-
嘗試仰睡姿勢,使用頸部支撐良好的枕頭
-
戒除睡前大量飲水、進食,避免加重唾液分泌
-
如有懷疑神經系統疾病,應就醫作神經與睡眠功能評估
參考文獻
Sahni, A. S., & Dutt, R. (2017). Drooling: A review of the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 11(5), ZE01–ZE04. https://doi.org/10.7860/JCDR/2017/24506.9850
Kushida, C. A., Littner, M. R., Morgenthaler, T. I., et al. (2006).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indications for polysomnography and related procedures: An update for 2005. Sleep, 28(4), 499–521. https://doi.org/10.1093/sleep/28.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