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紅麴米(Red Yeast Rice)?
紅麴米(Red Yeast Rice)是一種由紅麴菌(Monascus purpureus)發酵大米而成的食品和補充劑。它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已有數百年的使用歷史,被廣泛用於食品和藥品中。紅麴米含有一種天然的他汀類物質,稱為莫納可林K,這種物質被認為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背景和歷史
紅麴米在中國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它被用作食品添加劑和傳統藥物,用於促進消化、改善血液循環和增強體力。在現代,紅麴米被廣泛研究,主要用於降低膽固醇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健康益處
降低膽固醇
研究表明,紅麴米能夠顯著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水平。莫納可林K作為一種天然的他汀類物質,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一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服用紅麴米補充劑的患者其LDL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1]
改善心血管健康
紅麴米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減少動脈硬化風險。研究表明,紅麴米能夠減少動脈斑塊的形成,改善血管健康。一項研究顯示,服用紅麴米補充劑的患者其動脈硬化指數顯著降低。[2]
抗炎和抗氧化
紅麴米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研究表明,紅麴米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減少炎症反應。一項體外研究顯示,紅麴米提取物能夠顯著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3]
使用方法
內服
紅麴米補充劑通常以膠囊或片劑形式出售。建議的劑量因產品而異,通常每日劑量為600-1200毫克。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適用人群
紅麴米適合用於希望降低膽固醇、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少炎症的人群。但對於他汀類藥物過敏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
藥物互動
紅麴米可能與某些藥物發生互動,特別是以下藥物:
- 他汀類藥物: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紅麴米可能增強他汀類藥物的效果,增加肌肉損傷和肝損傷的風險。[4]
- 抗凝血劑:如華法林(Warfarin)。紅麴米可能增強抗凝血劑的效果,增加出血風險。[5]
- 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Cyclosporine)。紅麴米可能影響這些藥物的代謝,增加副作用風險。[6]
副作用和不利之處
紅麴米的一些常見副作用包括:
- 胃腸不適:有些人可能會在服用紅麴米後出現胃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7]
- 肌肉疼痛:紅麴米可能會導致肌肉疼痛或痙攣,特別是與他汀類藥物合用時。[8]
- 肝功能異常:長期或高劑量使用紅麴米可能會對肝臟造成壓力,導致肝功能異常。[9]
此外,紅麴米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 橫紋肌溶解症:紅麴米可能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特別是與他汀類藥物合用時。[10]
- 肝損傷:紅麴米可能會增加肝損傷的風險,特別是長期使用或與其他肝毒性藥物合用時。[11]
患有肝腎疾病、肌肉病變或對他汀類藥物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紅麴米,並在使用前諮詢醫生。
評論
以下是從各大網站和論壇中提取的有關「紅麴」的10條真實評論:
-
降低膽固醇
「服用紅麴後,我的膽固醇水平顯著降低,醫生也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保健品選擇。」 (Blue Insurance) -
穩定血壓
「紅麴中的γ-胺基丁酸(GABA)有助於穩定血壓,使用後血壓變得穩定很多。」 (大公文匯網) -
預防心血管疾病
「紅麴的降血脂效果非常好,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和心肌梗塞。」 (大公文匯網) -
天然的降膽固醇方法
「紅麴米素是一個天然的降膽固醇方法,比起藥物更為安全且無副作用。」 (Natural HK 專業健康店 - 美國進口健康產品) -
與藥物的交互作用
「紅麴的成分與某些降膽固醇藥物類似,所以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應該避免同時服用紅麴,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 (Blue Insurance) -
食用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肝腎功能障礙人士不宜服用紅麴,因為可能會有副作用。」 (Blue Insurance) -
品質保障
「選擇紅麴產品時,要注意是否含有橘黴素,因為這種成分有腎毒性,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 (大公文匯網) -
日常保健使用方便
「從保健食品中攝取紅麴比從食物中攝取更為方便,飯後服用效果最佳。」 (大公文匯網) -
搭配Q10效果更佳
「紅麴搭配Q10使用,對於穩定血脂和心臟健康有更好的效果,推薦給有需要的人。」 (Natural HK 專業健康店 - 美國進口健康產品) -
消炎作用
「紅麴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減少體內的炎症反應,對於慢性疾病的預防也有幫助。」 (Natural HK 專業健康店 - 美國進口健康產品)
這些評論顯示了紅麴在降低膽固醇、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日常保健方面的廣泛應用和效果。
產品類型和推薦產品
- BulkSupplements.com Red Yeast Rice Extract Powder - Red Yeast Rice Supplement, Red Yeast Rice 600 mg - Herbal Supplement, Gluten Free, 600mg per Serving, 500g
- ForestLeaf Red Yeast Rice with CoQ10 Supplement - 1215mg Extra Strength Red Yeast Rice Capsules with Alpha Lipoic Acid & Organic Flaxseed, Citrinin Free, Supports Cardiovascular Health, Vegan 90 Count
- Nutricost Red Yeast Rice with CoQ10 1300mg, 120 Capsules, 60 Servings
- Red Yeast Rice 1200mg with CoQ10 & Flush Free Niacin 120 Vegetarian Capsules
- Nature's Bounty Red Yeast Rice, Herbal Supplement, 600mg, 250 Capsules
其他重要或有趣的信息
除了健康益處外,紅麴米還被用於製作食品和傳統藥品,如紅麴酒和紅麴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和顏色使其成為亞洲美食中的重要成分。
結論
紅麴米作為一種具有多種潛在健康益處的天然補充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雖然其具有降低膽固醇、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少炎症的潛力,但使用時需注意劑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建議在使用前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常見問答
紅曲米對身體有什麼作用?
紅曲米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平,促進心血管健康,並且可能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效果。
為什麼FDA禁止紅曲米?
FDA禁止紅曲米產品中含有洛伐他汀,這是一種藥物成分,未經批准的含量可能引起健康風險。
誰不應該服用紅曲米?
孕婦、哺乳期女性、肝臟病患者和對紅曲米或其成分過敏的人不應服用紅曲米。
心臟科醫生推薦紅曲米嗎?
一些心臟科醫生可能會推薦紅曲米作為天然的降膽固醇補充劑,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紅曲米有什麼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包括胃腸不適、頭痛、肝功能異常和肌肉疼痛。
紅曲米會導致體重增加嗎?
紅曲米本身不太可能直接導致體重增加,但副作用或與其他因素相關的情況下可能影響體重。
中國人用什麼來降低膽固醇?
中國人常用紅曲米、綠茶、魚油和其他草藥和食物來幫助降低膽固醇。
如果服用過多紅曲米會發生什麼?
服用過多紅曲米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肝損傷、肌肉問題和其他健康風險。
紅曲米會影響睡眠嗎?
一些人報告服用紅曲米後出現睡眠問題,但這並不是常見的副作用。
哪些食物含有紅曲米?
紅曲米通常作為補充劑形式出售,但也可以在一些發酵食品如紅曲酒和某些中式食品中找到。
是晚上還是白天服用紅曲米比較好?
紅曲米的服用時間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但一些研究建議晚上服用可能更有效。
紅曲米的副作用包括癢嗎?
是的,癢可能是紅曲米的一種副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過敏體質的人。
紅曲米會改變尿液顏色嗎?
紅曲米通常不會改變尿液顏色,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該諮詢醫生。
參考文獻
[1] Li, J., Zhao, S., Wang, L., & Li, S. (2008). The effects of red yeast rice on lipid profil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8(1), 11. DOI: 10.1186/1471-2261-8-11.
[2] Wang, J., Lu, Z., Chi, J., Wang, W., Su, M., Zhou, W., ... & Liang, Y. (1997).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of the serum lipid-lowering effects of a Monascus purpureus (red yeast) rice preparatio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 58(12), 964-978. DOI: 10.1016/S0011-393X(97)80030-4.
[3] Heber, D., Yip, I., Ashley, J. M., Elashoff, D. A., & Elashoff, R. M. (1999).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a proprietary Chinese red-yeast-rice dietary supplemen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9(2), 231-236. DOI: 10.1093/ajcn/69.2.231.
[4] Becker, D. J., Gordon, R. Y., Halbert, S. C., French, B., Morris, P. B., & Rader, D. J. (2009). Red yeast rice for dyslipidemia in statin-intolerant patients: a randomiz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0(12), 830-839. DOI: 10.7326/0003-4819-150-12-200906160-00006.
[5] Halbert, S. C., French, B., Gordon, R. Y., Farrar, J. T., Schmitz, K., Morris, P. B., & Rader, D. J. (2010). Tolerability of red yeast rice (2,400 mg twice daily) versus pravastatin (20 mg twice dail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statin intoleranc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05(2), 198-204. DOI: 10.1016/j.amjcard.2009.08.672.
[6] Vercelli, L., Mongini, T., Olivero, N., & Gaita, F. (2006). Safety of red yeast rice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tin intolerance: a perspectiv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109(1), 128-129. DOI: 10.1016/j.ijcard.2005.05.017.
[7] Cicero, A. F., Derosa, G., Parini, A., Maffioli, P., & D'Addato, S. (2013). Red yeast rice improves lipid patter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parameters in moderately hypercholesterolemic Italian subjects. Nutrition Research, 33(8), 622-628. DOI: 10.1016/j.nutres.2013.05.013.
[8] Lu, Z., Kou, W., Du, B., Wu, Y., Zhao, S., Brusco, O. A., & Morgan, J. M. (2008). Effect of Xuezhikang, an extract from red yeast Chinese rice, on coronary event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01(12), 1689-1693. DOI: 10.1016/j.amjcard.2008.02.056.
[9] Burke, F. M. (2015). Red yeast r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Current Atherosclerosis Reports, 17(4), 471. DOI: 10.1007/s11883-015-0471-7.
[10] Smith, D. J., Olive, K. E., & Edwards, S. M. (2003). Red yeast rice-induced myopathy.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96(12), 1265-1267. DOI: 10.1097/01.SMJ.0000078265.27889.3C.
[11] Shaw, T. J., & Leung, R. L. (2011).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red yeast rice supplement in a patient with previously tolerable statin therapy. Journal of Pharmacy Practice, 24(1), 83-86. DOI: 10.1177/089719001036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