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牛奶消费者的健康和遗传素质的研究发现,对于患有遗传性转化的个体来说,喝牛奶可以降低患2 型糖尿病的风险,这种遗传性转化阻止了分离牛奶中乳糖的 蛋白质的形成。 专家认为,乳糖在消化器官中未经分离而滞留,会成为胃肠道微生物的食物热点,从而改变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可能严重影响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发生。
关于这个结果有不同的说法,某些论文称它可以预防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另一些论文则认为这无关紧要,而一些研究发现它确实会产生负面影响。 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牛奶对预防第 2 型糖尿病有显著效果,该报告表明,早餐时喝牛奶可以降低随后的血糖水平上升并抑制食欲。
有的认为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个体DNA 的差异所致,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小组先前对12,653 名西班牙裔和 拉丁裔的日常牛奶摄取量进行了调查。 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英文: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来检查之间的联系。
绝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都能产生化学乳糖酶(用于分离乳糖),但某些乳糖酶质量在LTC(LCT 基因提供了制造乳糖酶的指令。 这种酵素有助于消化乳糖 ,一种存在于牛奶和其他几种乳制品中的糖。 乳糖酶是由小肠壁上的一些细胞产生的)发生变化的人在成年后无法产生乳糖酶。 乳糖酶不持久 ( Lactase non-persistence; LNP)。 具体来说,据说一半到80%的西班牙裔、60%到80%的黑人、95%到100%的亚洲人都是LNP。
遗传检查发现,患有 LNP 且经常喝牛奶的人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 30%。 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没有遗传基因的个体来说,经常喝牛奶并不能改变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然后,当探索小组剖析了居住在英国的 16 万人的英国生物银行资讯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支持了主要检查的结果。
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牛奶摄取量的增加与胃肠道绿化的变化有关,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增加和普雷沃氏菌的减少。
LNP 并不能暗示食用乳糖是不可的。 尽管对乳糖的抵抗力存在个体差异,但过去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患有LNP 的人,假设他们每天摄取12 克乳糖(12 克乳糖相当于一大杯牛奶),也几乎不会因副作用而 感到压力。
患有LNP的人无法处理牛奶中的乳糖,因为其小肠无法产生乳糖酶蛋白。 随后,小肠未消化的乳糖就变成了胃肠道微生物的能量热点。
尽管如此,这篇综述的结果并没有证明因果关系,例如,喝牛奶有助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预防 2 型糖尿病。
研究旨在透过明确的聚集来研究牛奶摄取对胃部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的可能影响,以及与明确健康结果的可能关系。 研究没有给出明确的饮食建议,预计将有更多的探索来解释牛奶对生活方式相关感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