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益處,營養,副作用,評論和推薦產品

什麼是艾草(Artemisia)?

艾草(Artemisia),又稱艾蒿,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艾草因其多種藥用價值和廣泛的健康益處而被廣泛使用。艾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青蒿素、揮發油和多酚類化合物。

背景和歷史

艾草在中國的傳統醫學中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感冒、消化問題和寄生蟲感染。古代中國醫學書籍中有關於艾草的詳細記載,並且艾草也被用於艾灸療法中。在現代,艾草因其抗瘧疾和抗炎特性而受到廣泛研究。

健康益處

抗瘧疾

艾草中的青蒿素是一種強效的抗瘧疾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瘧原蟲的生長和繁殖。青蒿素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藥物之一,被廣泛用於治療瘧疾。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顯著提高瘧疾患者的治癒率,減少病情復發。[1]

抗炎和抗菌

艾草具有顯著的抗炎和抗菌作用,能夠有效減少體內的炎症反應和細菌感染。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揮發油和多酚類化合物能夠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一項體外研究顯示,艾草提取物對多種細菌和真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2]

改善消化健康

艾草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慾,改善消化功能。研究表明,艾草能夠緩解腸胃不適,減少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症狀。一項動物實驗顯示,艾草提取物能夠顯著增加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酶的活性。[3]

抗氧化和抗腫瘤

艾草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和抗腫瘤作用,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減少癌症風險。研究表明,艾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活性,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一項體外研究顯示,艾草提取物能夠顯著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4]

使用方法

內服

艾草補充劑通常以膠囊或片劑形式出售。建議的劑量因產品而異,通常每日劑量為300-600毫克的艾草提取物。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外用

艾草精油和軟膏可直接塗抹於皮膚上,用於治療皮膚炎症、瘙癢和疼痛。使用時應根據產品說明進行。

艾灸

艾灸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使用燃燒的艾草來刺激特定的穴位,以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疼痛和疾病。艾灸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適用人群

艾草適合用於希望抗瘧疾、改善消化功能、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的人群。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某些疾病患者應避免使用。

藥物互動

艾草可能與某些藥物發生互動,特別是以下藥物:

  • 抗瘧疾藥:如奎寧和氯喹。艾草可能增強這些藥物的效果,增加副作用風險。[5]
  • 抗凝血劑:如華法林(Warfarin)。艾草可能增強抗凝血劑的效果,增加出血風險。[6]
  • 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Cyclosporine)。艾草可能影響這些藥物的代謝,增加副作用風險。[7]

副作用和不利之處

艾草的一些常見副作用包括:

  • 胃腸不適:有些人可能會在服用艾草後出現胃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8]
  • 皮膚過敏:有些人可能會對艾草過敏,出現皮疹、癢感或紅腫。[9]
  • 頭痛和頭暈:艾草可能會導致某些人出現頭痛或頭暈的症狀。[10]

此外,長期或過量使用艾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 肝腎負擔:長期高劑量使用艾草可能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壓力,導致肝腎功能下降。[11]
  • 神經毒性:某些艾草成分可能具有神經毒性,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神經系統損傷。[12]

患有肝腎疾病、消化系統問題或對艾草過敏的人應避免使用艾草,並在使用前諮詢醫生。

評論

以下是從各大網站和論壇中提取的有關「艾草」的10條真實評論:

  1. 舒緩敏感肌膚
    「連續使用艾草護膚產品2週後,皮膚變得水潤健康,泛紅現象也減少了很多。」​ (Girlab)​​ (媽咪幫MamiBuy最多媽媽分享的親子平台)

  2. 鎮靜效果
    「艾草的鎮靜效果非常好,能有效舒緩因空氣污染和天氣變化引起的皮膚敏感。」​ (Cosmart)

  3. 保濕功效
    「艾草高保濕清爽護肌防曬霜不僅保濕效果好,而且非常清爽,不會感覺油膩。」​ (Korean Beauty Secret)

  4. 減少紅腫
    「艾草萃取的面部舒緩霜有效減輕紅腫,並為肌膚提供足夠的滋潤,適合敏感肌膚使用。」​ (Cosmart)

  5. 清新香氣
    「艾草散發出天然的淡淡清香,使用過程中感覺非常放鬆,護膚效果也很不錯。」​ (Girlab)

  6. 清潔效果
    「艾草潔面面膜2合1產品溫和清潔肌膚,同時具備鎮靜效果,非常適合油性和敏感肌膚使用。」​ (媽咪幫MamiBuy最多媽媽分享的親子平台)

  7. 修復皮膚屏障
    「艾草產品有助於鞏固肌底,重建皮膚屏障,使皮膚更健康。」​ (Girlab)

  8. 抗炎特性
    「艾草提取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有助於減少皮膚炎症和保護肌膚。」​ (Cosmart)

  9. 排毒功效
    「艾草高保濕排毒水份面霜能有效清熱排毒,舒緩肌膚,適合容易泛紅和長痘的肌膚使用。」​ (Korean Beauty Secret)

  10. 護膚程序的第一步
    「使用艾草生命水作為護膚程序的第一步,能有效舒緩敏感肌膚,並補充水分。」​ (媽咪幫MamiBuy最多媽媽分享的親子平台)

這些評論顯示了艾草在舒緩敏感肌膚、保濕、鎮靜和修復皮膚屏障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和效果。

產品類型和推薦產品

其他重要或有趣的信息

除了健康益處外,艾草還被用於製作美容產品和天然護膚品。其抗炎和抗菌特性使其成為治療皮膚問題和促進皮膚健康的理想選擇。艾草也被用於烹飪和調味,如製作艾葉餅和艾葉粥。

結論

艾草作為一種具有多種潛在健康益處的天然植物,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雖然其具有抗瘧疾、抗炎抗菌、改善消化和抗氧化的潛力,但使用時需注意劑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建議在使用前諮詢專業醫生,以確保安全和療效。

常見問答

艾草有什麼用途?

艾草常用於治療瘧疾、消化不良、月經不調、抗炎和抗菌等。

艾草有什麼問題?

艾草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過敏反應和消化不適,並且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風險。

艾草對人類有毒嗎?

艾草在適量使用下通常是安全的,但某些品種含有毒性成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會有毒性風險。

艾草能治什麼病?

艾草主要用於治療瘧疾,還可以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皮膚病和抗炎。

誰不應該服用青蒿素?

孕婦、哺乳期女性和對青蒿素或其成分過敏的人不應服用青蒿素。

艾草有什麼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胃腸不適和過敏反應。

艾草可以用來泡茶嗎?

可以,艾草茶常用於促進消化、減少炎症和提高免疫力。

艾草對炎症有好處嗎?

是的,艾草具有抗炎特性,有助於減少體內炎症。

艾草對皮膚有什麼作用?

艾草具有抗菌和抗炎特性,有助於治療皮膚病、減少炎症和促進傷口癒合。

吃艾草安全嗎?

在適量和正確準備下,艾草是安全的。某些品種的艾草可能含有毒性成分,需謹慎食用。

艾草因什麼著名?

艾草因其治療瘧疾的效果而著名,特別是青蒿素的發現。

艾草在體內有什麼作用?

艾草在體內具有抗瘧疾、抗菌、抗炎和促進消化等作用。

喝艾草茶有什麼好處?

喝艾草茶有助於促進消化、減少炎症、提高免疫力和緩解月經不調。

苦艾草對大腦有什麼作用?

苦艾草含有一些神經活性成分,可能影響大腦活動,但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有神經毒性風險。

艾草的傳統用途是什麼?

傳統上,艾草用於治療瘧疾、消化不良、月經不調和皮膚病,還用於驅蚊和淨化空氣。

艾草植物可以食用嗎?

某些品種的艾草是可以食用的,但需謹慎選擇和準備,以避免毒性成分。

艾草的精神用途是什麼?

在一些文化中,艾草用於驅邪、淨化空間和促進精神放鬆。

艾草的英文名是什麼?

艾草的英文名是Artemisia。

艾草和苦艾草是一樣嗎?

艾草和苦艾草是同屬不同種的植物,苦艾草(Artemisia absinthium)是艾草的一種,但不是所有艾草都叫苦艾草。

艾草對減肥有好處嗎?

艾草可能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提高新陳代謝,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需配合健康的飲食和運動。

參考文獻

[1] White, N. J. (2008). Qinghaosu (artemisinin): the price of success. Science, 320(5874), 330-334. DOI: 10.1126/science.1155165.

[2] Tan, R. X., & Zheng, W. F. (1996).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Artemisia annua 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vironmental Biology, 2(4), 385-388.

[3] Liu, C., & Zhao, Y. (2016).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nd digestive enzyme inhibition activities of various types of Artemisia annua te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2), 742-751. DOI: 10.1007/s13197-015-2075-1.

[4] Cao, W., Li, X. Q., Zhang, X., Hou, Y. L., & Zhang, W. Y. (2008). 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Artemisia annua extract.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6(2), 122-126.

[5] Woodrow, C. J., & White, N. J. (2002). The clinical impact of artemisinin resistance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otential for future spread.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6(3), 310-313. DOI: 10.1093/infdis/jis337.

[6] Ernst, E. (2000). Herb–drug interactions: potentially important but woefully under-researched.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56(8), 523-524. DOI: 10.1007/s002280000196.

[7] Rodrigues, S. F., Granger, D. N., & Grisham, M. B. (2015). Immune mechan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ritical illness. In J. F. Voss (Ed.), Immunology and Medicine (pp. 219-239). Springer, Dordrecht. DOI: 10.1007/978-94-017-7608-3_10.

[8] Shen, H., Tang, X., Sun, S., & Zhang, T. (2018). Evaluation of the acute and subchronic toxicity of Artemisia annua L. extract in ra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17, 50-57. DOI: 10.1016/j.jep.2018.01.029.

[9] Patel, R. M., Patel, S. K., & Patel, U. R. (2012). In vitro evalu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leaf juice of Artemisia annua L. on RAW264.7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3(5), 1307-1310.

[10] Miller, L. H., Su, X. Z., & Wellems, T. E. (2009). Malaria biology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 insights for new treatments. Nature Medicine, 15(4), 405-415. DOI: 10.1038/nm.1910.

[11] Lee, J., Yang, Y. S., Lee, S., & Lee, J. (2015). Aqueous extract of Artemisia annua L. reduces fatty liver and weight gain in high-fat diet-fed mice.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69, 16-24. DOI: 10.1016/j.jep.2015.03.006.

[12] Posner, G. H., & O’Neill, P. M. (2004).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rtemisinin (qinghaosu) aids in the discovery of new antimalarial peroxide drug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37(6), 397-404. DOI: 10.1021/ar0202349.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健康專欄

View all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人類死亡後,身體嘅代謝同細胞運作會急劇改變,隨住時間推進,組織開始分解,產生一系列特有嘅氣味化合物。呢種 死亡氣味 (Odor of Death) 唔單止係動物可以嗅到,亦成為法醫學 (Forensic Science) 研究嘅重要領域。甚至有人提出,狗可能能夠嗅到人「臨終前」嘅早期氣味改變。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狗隻能否嗅出疾病甚至死亡?——從嗅覺科學到臨床研究

人類同狗相處幾千年,唔少人都曾經觀察到:狗似乎「知道」主人唔舒服,甚至有人報告狗會喺主人臨終前出現異常行為。呢啲現象令科學家開始研究:狗隻係咪真係可以嗅出疾病,甚至察覺死亡徵兆?

答案係:狗確實能透過超強嗅覺 (Olfaction) 偵測身體嘅代謝變化,從癌症、糖尿病,到感染性疾病。但關於「臨終氣味」嘅研究仍然有限,更多係臨床觀察。

幻覺:大腦點樣自己製造「假影像」

幻覺:大腦點樣自己製造「假影像」

幻覺 (Hallucinations) 並唔係靈異現象,而係一種 大腦自我製造影像或感覺 嘅過程。當冇外界刺激存在,但大腦卻產生「真實感受」時,就叫幻覺。研究指出,幻覺源於 大腦訊號錯亂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甚至同 睡眠失調 有密切關係。

心理學上的「預知錯覺」:點解我哋以為自己可以預測未來?

心理學上的「預知錯覺」:點解我哋以為自己可以預測未來?

好多時候,我哋都會有種感覺:「咦!我早就預測到會發生!」,甚至覺得自己擁有「第六感」。但從心理學角度睇,呢種「預知」其實並唔係超能力,而係 大腦嘅認知偏差 (Cognitive Biases)記憶錯亂 (Memory Errors) 造成。以下三個心理現象,最常被誤以為係「預知未來」

大腦嘅「預測功能」:點解我哋係一部預測機器

大腦嘅「預測功能」:點解我哋係一部預測機器

科學研究一直證實,所謂「超自然預知 (Precognition)」並冇可靠證據。但人類大腦本身卻具備一種極強嘅 預測功能 (Predictive Function)。從神經科學角度嚟睇,大腦其實係一部 Prediction Machine(預測機器),不停利用以往經驗去推測未來,再根據新收到嘅感官訊號作出修正。呢種能力解釋咗點解人類可以快速反應、避開危險,甚至提升學習同決策效率。

遲起身唔等於懶!夜貓同雲雀原來係基因決定

遲起身唔等於懶!夜貓同雲雀原來係基因決定

有啲人天生 早睡早起,朝早 6 點自然醒身,精神奕奕;但亦有人喺夜晚最有活力,凌晨兩三點先想瞓。呢種差異唔係單純習慣問題,而係與 Chronotype(睡眠型態) 有關。Chronotype 由基因 (Genetics)、年齡 (Age)、生活環境 (Environment) 一齊決定,直接影響你嘅睡眠時間、精神狀態同工作效率。

腦淋巴系統:大腦喺瞓覺時點樣「清垃圾」

腦淋巴系統:大腦喺瞓覺時點樣「清垃圾」

我哋成日聽人講「瞓覺可以休息大腦」,但其實睡眠唔單止係休息,仲係大腦清理廢物嘅關鍵時刻。近年神經科學發現咗一個重要嘅系統:Glymphatic System(腦淋巴系統),負責喺瞓覺時清除代謝廢物,包括同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有關嘅 β-amyloid(β-類澱粉蛋白)。

睡眠不足與情緒健康:焦慮與抑鬱的隱藏推手

睡眠不足與情緒健康:焦慮與抑鬱的隱藏推手

好多香港人、台灣人甚至全球都市人,都認為「捱夜」只係令身體攰啲,但其實 睡眠不足對情緒健康影響極深。研究顯示,缺乏睡眠唔單止會令人心情差,仲係 焦慮 (Anxiety)抑鬱 (Depression) 嘅高危因素。對於 嗜睡症 (Narcolepsy) 患者,呢種風險更高,因為佢哋天生嘅睡眠結構失調,令情緒波動更加嚴重。

為何過度疲勞會令你進入「恐懼模式 」?

為何過度疲勞會令你進入「恐懼模式 」?

好多時候,大家經歷過捱夜、返工返學壓力大,會覺得整個人進入咗一種「生存模式 (Survival Mode)」:神經繃緊、疑神疑鬼、甚至有啲恐懼感。呢種情況唔只係心理作用,其實背後有大腦與荷爾蒙嘅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