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氣味 :科學如何理解生命最後的氣息

🧬 臨終期的代謝變化 (End-of-life Metabolic Changes)

在死亡真正發生之前,身體已經會出現一連串代謝崩潰:

  1. 能量代謝下降

    • 隨住血壓下降、血液循環變弱,細胞缺乏氧氣 (Hypoxia)。

    • 細胞開始由有氧代謝轉為 無氧代謝 (Anaerobic Metabolism),產生乳酸 (Lactic Acid),令血液更酸化 (Acidosis)。

  2. 免疫與微生物失衡

    • 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腸道細菌 (Gut Microbiota) 失去控制。

    • 細菌釋放出氨 (Ammonia)、含硫化合物 (Sulfur Compounds),可能早於死亡時就影響氣味。

  3. 器官衰竭產物

    • 肝臟衰竭 (Liver Failure):氨、膽紅素增加,帶有特殊味道。

    • 腎臟衰竭 (Kidney Failure):尿毒症 (Uremia) 令皮膚及呼吸帶「氨味」。

    •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二氧化碳滯留,呼氣氣味會改變。


 死亡氣味的主要化學物質

  1. Cadaverine(尸胺)

    • 來源:由氨基酸 Lysine 分解而成。

    • 特徵:有強烈腐臭味,常見於屍體早期分解。

  2. Putrescine(腐胺)

    • 來源:由氨基酸 Ornithine 分解而成。

    • 特徵:帶刺鼻嘅腐敗肉味。

  3.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含硫化合物)

    • 例如 Dimethyl sulfide、Methanethiol。

    • 特徵:類似臭雞蛋、腐爛蔬菜嘅味道。

  4.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包括 Aldehydes、Ketones、Amines。

    • 係法醫用作「氣味指紋 (Odor Profile)」嘅基礎。

呢啲分子通常喺 死亡數小時至數日 內大量釋放,但「臨終期」身體代謝崩潰時,亦可能開始有徵兆性變化。


 動物如何利用死亡氣味

  1. 狗 (Dogs)

    • 嗅覺靈敏度比人類高幾千倍,可以察覺到極微量 Cadaverine、Putrescine。

    • 有報告指出狗會對「病危病人」特別守候,可能係因為佢哋嗅到早期代謝氣味變化 [1]。

  2. 昆蟲 (Insects)

    • 蒼蠅 (Blowflies) 會被 Cadaverine、Putrescine 吸引,係最早降落屍體嘅生物。

    • 法醫昆蟲學 (Forensic Entomology) 就係利用呢個特性推算死亡時間。

  3. 其他掠食者

    • 野生動物會透過「死亡氣味」尋找腐肉作為食物。


科學如何研究死亡氣味

  1. 法醫化學 (Forensic Chemistry)

    • 利用氣相色譜—質譜 (GC-MS) 分析屍體釋放嘅 VOCs,建立「死亡氣味圖譜 (Odor Profile)」。

    • 幫助推算死亡時間 (Post-mortem Interval, PMI)。

  2. 犬隻訓練 (Cadaver Dogs)

    • 警犬能識別合成或真實死亡相關分子,用於尋找屍體、災難搜救。

  3. 臨終照護 (Palliative Care)

    • 有研究與報告指出,臨終病人因代謝崩潰,可能釋放「類死亡氣味」早期徵兆 [2]。

    • 仍需更多研究確認。


⚠️ 限制與迷思

  • 時間性:Cadaverine、Putrescine 通常喺死亡後才大量釋放。臨終期氣味徵兆仍缺乏確切科學數據。

  • 觀察偏差:狗「知道死亡」有可能係主人或護理員的解讀。

  • 研究挑戰:要區分「疾病末期代謝變化」與「真正死亡分解產物」並唔容易。


總結

死亡氣味係一組由 Cadaverine、Putrescine 等化合物組成嘅獨特化學指紋,主要源於死亡後嘅分解過程。不過,臨終期人體代謝崩潰 已經可能釋放某些異常氣味,狗隻可能憑此察覺主人病危。雖然目前缺乏嚴謹證據,但研究死亡氣味對法醫學、醫療照護同臨終關懷都有潛在價值。


References / 參考文獻

[1] Vennells, D. (2017). The changing smell of death: dogs detecting dying patients.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20(5), 463–464. https://doi.org/10.1089/jpm.2016.0561

[2] Vass, A. A. (2018). The elusive universal post-mortem interval formula.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295, 157–167. https://doi.org/10.1016/j.forsciint.2018.01.008

[3] Dekeirsschieter, J., Verheggen, F. J., Gohy, M., Hubrecht, F., Bourguignon, L., & Haubruge, E. (2009). Cadaver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released by decaying pig carcasses (Sus domesticus L.) in different biotopes.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189(1-3), 46–53. https://doi.org/10.1016/j.forsciint.2009.03.034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blog de salud

View all
牛骨湯食譜大全|Instant Pot 壓力煲 & 傳統老火湯版本

牛骨湯食譜大全|Instant Pot 壓力煲 & 傳統老火湯版本

牛骨湯食譜係香港家庭常見嘅煲湯之一,牛骨湯香濃滋補,配合中藥材更具養生功效。本文介紹肉骨類選擇、牛骨湯建議配搭、常見中藥材分類,以及Instant Pot壓力煲與傳統老火湯版本食譜,並引用科學研究支持。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重點:事件本身不代表飲水會感染;主要風險來自水經鼻腔進入。 目錄 ...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翅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過期雞翅還能食嗎? 雞翅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翅? 雞翅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翅會變質嗎? 會。皮脂較多、表面不潔或溫度過高時,細菌繁殖更快。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外觀:皮色發黃、出黑斑或血水。 觸感:表面黏滑、軟爛。 氣...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蛋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過期雞蛋還能食嗎? 雞蛋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蛋? 雞蛋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蛋會變質嗎? 會。殼面有微孔,溫差及濕度變化會令細菌入侵。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水測:沉底=較新鮮;浮起=多半變壞。 打開觀察:蛋白渾濁水樣、蛋黃...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羊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過期羊肉還能食嗎? 羊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羊肉? 羊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羊肉會變質嗎? 會。脂肪多而易氧化,處理或存放唔好就會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顏色:紅轉黑,或出現綠斑。 脂肪:由白轉黃兼有酸味。 氣味:由輕...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豬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過期豬肉還能食嗎? 豬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豬肉? 豬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豬肉會變質嗎? 會。豬肉表面水活度高,加上處理不潔或溫度過高,容易腐敗。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顏色:粉紅轉灰、發綠或出斑。 氣味:酸臭、腥臭味濃 ...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牛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過期牛肉還能食嗎? 牛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牛肉? 牛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牛肉會變質嗎? 會。牛肉含高蛋白同水分,若溫度控制或衛生不當,細菌會快速繁殖,導致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顏色:鮮紅轉深褐甚至發黑;脂肪變黃。 ...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在過去,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多被視為「小孩的病」,很多成年人小時候從未被評估或診斷。直到近年社會對心理健康重視度提升,許多成人才開始懷疑,自己長期以來的專注困難、健忘、衝動或時間管理不良,可能與 ADHD 有關。這種「晚發現」的情況相當普遍,也引發了問題:成年後是否值得接受 ADHD 診斷?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佔據了人們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然而,不同職業對健康的風險並不相同。一些工作性質或環境,會顯著增加慢性病、心理壓力、甚至縮短壽命的風險。以下從科學研究與醫學角度,探討幾類對健康損害較大的職業,並附上相關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