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情使用」制度介紹:海外患者是否有機會接觸未上市新藥?

什麼是「同情使用」制度?

在美國,「同情使用」制度由 **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管。其主要特點是:

  • 適用於患有嚴重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

  • 現有療法無效,且不符合臨床試驗資格;

  • 醫生可透過 FDA 提交 Form 3926,申請讓單一患者使用實驗性藥物;

  • 必須經 倫理委員會(IRB)審批,確保用藥過程符合法律和倫理要求。

制度的核心是:在有嚴格監管前提下,允許病人接觸未上市藥物,但不保證療效或安全性。


NVG-291 案例

NVG-291 是由 NervGen Pharma 開發的一種實驗藥物,針對 脊髓損傷(SCI)、多發性硬化症(MS)、阿茲海默症(AD) 等神經系統疾病。其作用機制是針對 PTPσ 蛋白,促進神經再生 [1]。

一名美國本土參與 NVG-291 1b/2a 臨床試驗 的患者,在試驗結束後,透過 Expanded Access 機制持續使用該藥物。他的流程如下 [2]:

  1. 向醫生提供參加臨床試驗的證明;

  2. 由醫生聯絡 NervGen Pharma,提出申請;

  3. 醫生填寫 FDA Form 3926

  4. 通過 IRB(倫理委員會)審批

  5. 最終由 FDA 批准並獲藥廠供應。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美國境內患者的案例,並不代表海外患者必然能夠使用同樣的渠道。


美國擴展使用申請程序(摘要)

  • 發起人:必須是醫生,不是病人本人。

  • 文件:提交 FDA Form 3926,連同病歷摘要、治療計劃。

  • 審批機制:FDA + IRB 雙重審核。

  • 供藥條件:藥廠必須同意提供。


🌏 各國制度比較

不同國家對於「同情使用」或「未註冊藥物使用」都有不同法規:

國家/地區 制度名稱 主要負責機構 可行性
🇺🇸 美國 Expanded Access Program FDA 只限美國境內,由醫生提交 Form 3926
🇨🇦 加拿大 Special Access Program (SAP) Health Canada 醫生可申請個案用藥,需藥廠同意
🇬🇧 英國 Early Access to Medicines Scheme (EAMS) MHRA 可針對未批准藥物作個案申請
🇦🇺 澳洲 Special Access Scheme (SAS B) TGA 醫生可申請未註冊藥物,須藥廠配合
🇭🇰 香港 Named Patient Programme (NPP) 衞生署 個案申請,需醫生證明臨床需要
🇹🇼 台灣 自費特殊藥品進口(重大傷病) 衛福部 醫生申請並由衛福部核准
🇪🇺 歐盟(部分國家) 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 各國藥監局 由成員國管理,歐盟提供框架

結論:海外病人並非完全無法接觸,但必須依靠當地制度與藥廠合作。


❗ 主要挑戰

挑戰 說明
藥廠供藥意願 藥廠無法律義務供應,通常優先臨床試驗或美國病人
費用 大多數費用(運輸、醫生監察、藥物本身)需自費
手續繁複 需同時符合藥廠、當地藥監機構與倫理委員會要求
時間成本 整個流程往往需數週至數月,對病情急速惡化患者可能不適用

 


📝 香港/台灣患者如何實際操作?

若你或家人考慮透過「同情使用」制度嘗試未上市新藥,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 香港(Named Patient Programme, NPP)

  1. 諮詢專科醫生(神經科、腫瘤科、或相關科別),說明現有療法已無效。

  2. 由醫生聯絡藥廠(例如 NervGen Pharma),確認藥廠是否願意提供藥物到香港。

  3. 醫生準備臨床文件(病歷摘要、治療需求證明),提交至香港衞生署

  4. 衞生署審批 → 若批准,藥物可合法進口。

  5. 病人需 自費購買藥物、支付運輸及醫生監察費用

🔹 台灣(自費特殊藥品進口)

  1. 先由主治醫師評估,並提出申請理由。

  2. 醫生向藥廠查詢供應可能性,取得藥品資料。

  3. 醫院藥劑部協助申請,向 **衛福部(健保署)**遞交申請文件。

  4. 衛福部審核,核准後由醫院或病人安排進口。

  5. 病人需 自費支付藥品及相關醫療費用,醫生須持續監察病人反應。


📌 提示

  • 成功與否,關鍵在於 藥廠是否願意供藥。若藥廠拒絕,即使制度允許,亦無法執行。

  • 病人與家屬需有心理準備:整個過程可能需時 1–3 個月以上,且費用通常相當高昂。

  • 最佳做法:盡早與主診醫生討論,並由醫生正式聯絡藥廠


📚 參考文獻

[1] Lang, B. T., et al. (2015). Modulation of the proteoglycan receptor PTPσ promotes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ature, 518(7539), 404–408. https://doi.org/10.1038/nature13974
[2] NervGen Pharma. (2024). Corporate Overview: NVG-291 Clinical Programs. https://www.nervgen.com
[3]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23). Expanded Access (Compassionate Use).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expanded-access
[4] Health Canada. (2023). Special Access Program for Drugs. https://www.canada.ca
[5] MHRA (UK). (2023). Early Access to Medicines Scheme (EAMS). https://www.gov.uk/mhra
[6] TGA Australia. (2023). Special Access Scheme – Category B. https://www.tga.gov.au
[7] 香港衞生署. (2023). 未註冊藥物使用申請(Named Patient Programme). https://www.dh.gov.hk
[8] 衛生福利部(台灣). (2023). 自費特殊藥品進口及申請須知. https://www.mohw.gov.tw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blog de salud

View all
牛骨湯食譜大全|Instant Pot 壓力煲 & 傳統老火湯版本

牛骨湯食譜大全|Instant Pot 壓力煲 & 傳統老火湯版本

牛骨湯食譜係香港家庭常見嘅煲湯之一,牛骨湯香濃滋補,配合中藥材更具養生功效。本文介紹肉骨類選擇、牛骨湯建議配搭、常見中藥材分類,以及Instant Pot壓力煲與傳統老火湯版本食譜,並引用科學研究支持。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澳洲飲用水發現「食腦變形蟲」:全球風險與地區對策(含各國/各州實用指南) 重點:事件本身不代表飲水會感染;主要風險來自水經鼻腔進入。 目錄 ...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翅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過期雞翅還能食嗎? 雞翅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翅? 雞翅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翅會變質嗎? 會。皮脂較多、表面不潔或溫度過高時,細菌繁殖更快。 如何判斷雞翅是否變壞? 外觀:皮色發黃、出黑斑或血水。 觸感:表面黏滑、軟爛。 氣...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雞蛋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過期雞蛋還能食嗎? 雞蛋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雞蛋? 雞蛋可以冷凍嗎? 結論 雞蛋會變質嗎? 會。殼面有微孔,溫差及濕度變化會令細菌入侵。 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壞? 水測:沉底=較新鮮;浮起=多半變壞。 打開觀察:蛋白渾濁水樣、蛋黃...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羊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過期羊肉還能食嗎? 羊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羊肉? 羊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羊肉會變質嗎? 會。脂肪多而易氧化,處理或存放唔好就會變壞。 如何判斷羊肉是否變壞? 顏色:紅轉黑,或出現綠斑。 脂肪:由白轉黃兼有酸味。 氣味:由輕...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豬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過期豬肉還能食嗎? 豬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豬肉? 豬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豬肉會變質嗎? 會。豬肉表面水活度高,加上處理不潔或溫度過高,容易腐敗。 如何判斷豬肉是否變壞? 顏色:粉紅轉灰、發綠或出斑。 氣味:酸臭、腥臭味濃 ...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重點摘要 牛肉會變質嗎?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過期牛肉還能食嗎? 牛肉可存放多久? 如何儲存牛肉? 牛肉可以冷凍嗎? 結論 牛肉會變質嗎? 會。牛肉含高蛋白同水分,若溫度控制或衛生不當,細菌會快速繁殖,導致變壞。 如何判斷牛肉是否變壞? 顏色:鮮紅轉深褐甚至發黑;脂肪變黃。 ...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成年後懷疑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應該接受診斷嗎?

在過去,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多被視為「小孩的病」,很多成年人小時候從未被評估或診斷。直到近年社會對心理健康重視度提升,許多成人才開始懷疑,自己長期以來的專注困難、健忘、衝動或時間管理不良,可能與 ADHD 有關。這種「晚發現」的情況相當普遍,也引發了問題:成年後是否值得接受 ADHD 診斷?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哪些職業對健康影響最大?科學與現實的分析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佔據了人們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然而,不同職業對健康的風險並不相同。一些工作性質或環境,會顯著增加慢性病、心理壓力、甚至縮短壽命的風險。以下從科學研究與醫學角度,探討幾類對健康損害較大的職業,並附上相關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