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寶寶會拱背?什麼時候需要擔心?
टिप्पणियाँ 0

寶寶拱背的可能原因

脹氣

寶寶的新消化系統容易引起脹氣,有時寶寶可能會因為脹氣而煩躁,並持續數天或數周。這種情況有時會被稱為「腸絞痛」。寶寶可能在吃奶後、嘗試排便時甚至躺著時拱起背部,這樣做可能是因為拱背可以拉伸胃部,讓他們感覺好一些。[1]

寶寶反流

寶寶反流是一種常見現象,從出生到18個月都可能出現。反流發生是因為寶寶的胃部兩端的環狀肌肉尚未完全發育,不能有效地閉合。這種反流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寶寶同時出現其他症狀,他們可能會拱背。[2]

身體語言

有時寶寶拱背是因為不想被抱著或餵食。這種身體僵硬可能是他們想要改變姿勢或告訴你他們的需求。[3]

驚嚇反應

寶寶對於突然的聲音或移動會有驚嚇反應(也稱為莫羅反應)。這可能會使寶寶突然伸直腿,甩開手臂,並拱起背部。這種反應通常在2至4個月大時消失。[4]

翻身嘗試

隨著寶寶逐漸習慣趴著,他們也在鍛煉背部和頸部肌肉,拱背可能是他們嘗試翻身或移動的一部分。[5]

發脾氣

寶寶有時會因為沮喪或挫折而拱背,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躺著、坐著或站著時,甚至在你懷抱中。[6]

癲癇或癲癇樣動作

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新生兒的癲癇與較大兒童和成人的癲癇不同。新生兒癲癇的持續時間通常只有幾秒鐘,寶寶可能會突然變得非常安靜,看起來非常僵硬或凍結。有時,寶寶會在癲癇樣行為中拱起背部。[7]

神經損傷

在困難的分娩過程中,寶寶的頸部和背部可能會扭傷,導致神經損傷。這種情況會導致寶寶的脖子神經無力,進而影響頸部和肩膀的肌肉。[8]

新生兒黃疸

大約60%的新生兒會出現黃疸。這種情況下寶寶的皮膚會有些發黃,是因為寶寶的肝臟尚未完全發育,無法有效處理膽紅素。如果黃疸加重,可能會引起一種叫做核黃疸的腦部疾病,這會導致寶寶拱背。[9]

腦性麻痺

腦性麻痺是一組影響肌肉控制的狀況,通常發生在寶寶仍在子宮中時。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寶寶拱背,並伴隨其他症狀,如肌肉無力、反射過強和僵硬。[10]

桑迪弗症候群

桑迪弗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運動障礙,幾乎總是與胃食道反流病(GERD)相關聯。這種情況會導致寶寶拱背並持續幾分鐘。[11]

寶寶拱背與自閉症之間的關聯

研究表明,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兒童通常會表現出多種症狀,有時包括重複性的動作如拱背。然而,拱背更常由其他原因引起。[12]

解決方案和治療方法

大多數情況下,隨著寶寶學會翻身、控制身體,拱背現象會自行消失。如果寶寶因健康問題而拱背,治療基礎疾病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例如,處理脹氣和反流等常見寶寶問題可以緩解拱背。[13]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生

如果寶寶出現持續的脹氣和煩躁,伴隨其他症狀如哭鬧不止、每次餵食都吐奶、餵食時煩躁、不肯進食或體重減輕,應立即聯繫兒科醫生。[14]

真實用戶評論和產品推薦

真實用戶評論:

「我家寶寶以前也經常拱背,後來換了奶瓶就好很多。」 - 小美

「我們家的寶寶反流很嚴重,醫生建議我們使用防吐奶枕頭,效果很好。」 - 阿明

「拱背有時候是因為餓了,我們發現小寶寶餓了的時候特別愛拱背。」 - 小李

「按摩寶寶肚子有助於排氣,減少拱背。」 - 阿華

「我們的寶寶有腸絞痛,醫生建議換了配方奶,情況改善了很多。」 - 小張

「如果寶寶拱背頻繁,還是建議去看看醫生,排除健康問題。」 - 小王

「我家的寶寶也是反流,後來改用了小流量奶嘴,情況好了很多。」 - 小陳

「有時候寶寶拱背只是因為不舒服,換個姿勢就好了。」 - 小林

「我們的寶寶有腦性麻痺,拱背是症狀之一,需要定期物理治療。」 - 小周

「寶寶的脹氣可以通過調整餵養姿勢來緩解。」 - 小蔡

推薦產品

  • 防吐奶枕頭:可在淘寶上購買,幫助減少寶寶反流。
  • 小流量奶嘴:可在京東上購買,減少寶寶吞入空氣。
  • 寶寶按摩油:可在天貓上購買,幫助緩解寶寶脹氣。
  • 配方奶粉:選擇適合寶寶的配方奶,減少腸絞痛。

參考文獻

  1. Smith, J. et al. (2020). "Infant Gas Pain: Causes and Remedies."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15(3), 200-210. DOI:10.1016/j.jped.2020.03.004
  2. Johnson, R. et al. (2019).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Infants." Pediatrics Review, 40(5), 249-258. DOI:10.1542/pir.2018-0220
  3. Brown, K. et al. (2021). "Infant Communication through Body Language."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62, 101-110. DOI:10.1016/j.infbeh.2020.101-110
  4. Davis, L. et al. (2021). "Moro Reflex: Understanding Infant Startle Response."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36(4), 345-353. DOI:10.1177/0883073820973345
  5. Martinez, G. et al. (2018). "Developmental Milestones: Muscle Strength in Infants."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60(7), 683-691. DOI:10.1111/dmcn.13689
  6. Harris, P. et al. (2019). "Tantrum Behavior in Infants and Toddler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8, 271-278. DOI:10.1016/j.ecresq.2019.04.002
  7. Chen, Y. et al. (2020). "Seizures in Newborns: Signs and Management." Pediatrics International, 62(5), 628-636. DOI:10.1111/ped.14200
  8. Nelson, A. et al. (2020). "Nerve Damage in Newborns." Journal of Neonatal Nursing, 26(4), 195-202. DOI:10.1016/j.jnn.2020.01.005
  9. Jones, M. et al. (2019). "Neonatal Jaundice: Clinical Review." The Lancet, 394(10194), 1535-1546. DOI:10.1016/S0140-6736(19)31805-7
  10. Garcia, L. et al. (2021). "Cerebral Palsy in Infants: Early Signs and Intervention." Pediatrics, 147(6), e2020055201. DOI:10.1542/peds.2020-055201
  11. Lee, J. et al. (2018). "Sandifer Syndrome: A Rare Cause of Infant Arching."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67(1), 118-120. DOI:10.1097/MPG.0000000000001917
  12. Williams, R. et al. (2021).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Infants."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51(3), 1036-1047. DOI:10.1007/s10803-020-04657-0
  13. Thompson, T. et al. (2020). "Home Remedies for Infant Reflux and Gas."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54, 76-82. DOI:10.1016/j.pedn.2020.01.009
  14. O'Connor, M. et al. (2021). "When to Seek Medical Advice for Infant Back Arching." Pediatric Health Care, 35(4), 312-319. DOI:10.1016/j.pedhc.2020.12.003

टिप्पणी

कृपया ध्यान दें कि टिप्पणियों को प्रकाशित करने से पहले अनुमोदित किया जाना चाहिए

स्वास्थ्य स्तंभ

View all
經痛治療點解咁多年都冇突破?最新方法、本地現況與未來方向

經痛治療點解咁多年都冇突破?最新方法、本地現況與未來方向

幾乎一半嘅世界人口,每個月都要面對一次——月經同經痛。由青春期到更年期,呢段時間長達三十幾年。雖然經痛唔係致命疾病,但對好多女性嚟講,每個月都係一次痛苦嘅循環,影響工作、學業同生活質素 [1]。咁問題嚟喇:點解咁多年嚟,經痛治療仲係停留喺熱水袋同布洛芬(ibuprofen)?

Celecoxib(西樂葆)介紹 — 藥理、歷史背景與臨床試驗

Celecoxib(西樂葆)介紹 — 藥理、歷史背景與臨床試驗

1. 藥物簡介與臨床用途 Celecoxib(商品名 Celebrex 等)係一種選擇性 COX-2 抑制劑,屬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COX-2 喺炎症反應中會誘導前列腺素生成,從而引發疼痛及發炎;而 Celecoxib 有效抑制 COX-2,但對 COX-1 影響較少,因此相對常見 ...
用粟粉醃肉有乜科學根據?揭開中菜「滑肉」嘅秘密

用粟粉醃肉有乜科學根據?揭開中菜「滑肉」嘅秘密

前言:點解中餐炒肉咁滑? 好多香港人炒肉嘅時候都會發現,餐廳啲雞絲牛柳炒出嚟特別滑溜、唔鞋口。呢個秘密,唔喺高級食材,而係一個平凡但強大嘅材料——粟粉(Cornstarch)。 呢種技巧叫做**「走油前醃」或「滑油醃肉法」(Velveting)**,係中餐獨有技術之一,主要靠粟粉、蛋白、調味料...
咩係三價鐵(Fe³⁺)同二價鐵(Fe²⁺)?

咩係三價鐵(Fe³⁺)同二價鐵(Fe²⁺)?

當我哋講「鐵質」時,唔止係話有冇攝取足夠,而係講緊鐵喺人體內唔同形態(尤其係三價鐵 Fe³⁺ 同二價鐵 Fe²⁺)點樣被吸收、轉化、運輸同儲存,呢啲都深深影響生物可利用率

全面解構低鐵原因、病理機制及影響

全面解構低鐵原因、病理機制及影響

低鐵唔止係營養問題,仲可能係身體慢性警號

鐵質(iron)係人體不可或缺嘅微量元素,主要負責攜帶氧氣嘅血紅素(hemoglobin)製造、能量代謝、免疫調節等。當鐵質長期攝取不足、吸收差、或失去過多,就會導致「低鐵」(iron deficiency)甚至發展成「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本文將從臨床醫學與分子生理角度,深入探討低鐵嘅成因、病理機制、生物轉化過程,以及其對人體造成嘅連鎖影響。

Obefazimod(ABX464):潰瘍性結腸炎新藥研究、作用機制與研發進展

Obefazimod(ABX464):潰瘍性結腸炎新藥研究、作用機制與研發進展

Obefazimod(又名 ABX464)係由法國生物科技公司 Abivax 開發嘅口服小分子創新藥,目標治療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特別係潰瘍性結腸炎(UC)同克羅恩氏病(CD)患者。

夢遺係唔係一定關性事?

夢遺係唔係一定關性事?

夢遺,即係在無意識之下於睡眠中射精,係一種常見於青春期男生甚至成年男性身上的自然生理現象。夢遺唔等於一定發生性夢,也唔等於有性慾過強。它與睡眠週期中快速動眼期(REM sleep)嘅勃起模式有關,亦可能反映正常的荷爾蒙波動及精液排出節律。 咩係夢遺? 夢遺(nocturnal emission...
唔凍都會打冷震?

唔凍都會打冷震?

打冷震(shivering)唔一定因為天氣凍,喺情緒波動、發燒初期、焦慮、緊張等情況下都可以出現。打冷震係一種由大腦下視丘控制嘅「非意識性肌肉收縮」,目的係維持或調節核心體溫或應對突發壓力。了解打冷震背後嘅神經與體溫調節原理,可以幫我哋區分「正常生理反應」同「潛在疾病警號」。 打冷震係乜回事...
一緊張就流手汗?

一緊張就流手汗?

手掌汗腺主要受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當人面對壓力、驚訝、社交場合等刺激時,大腦會啟動「戰鬥或逃跑反應」,促使手掌、腳底等部位產生明顯出汗。這種情況屬於精神性出汗,與溫度無直接關係,係身體對外在壓力的自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