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Ice Pack / Cold Therapy / Cryotherapy)係好多運動、急性受傷(如扭傷、撞擊、肌肉拉傷)時的第一時間處理方法。但不少人會疑惑:
「冰敷純粹止痛,定係真係會幫助組織修復?」
「冰敷幾耐?冰敷幾多日?會唔會影響身體自然修復?」
本文從科學、醫學、運動治療角度,全面解析冰敷的真正效果、作用機理、使用時機,並提供實證資料與醫學研究參考。
一、冰敷的主要作用
冰敷並非單純「凍吓就唔痛」。它對急性受傷有 三大生理效果:
1. 血管收縮(Vasoconstriction) → 減少腫脹與出血
受傷後 0–48 小時,組織會出現急性發炎反應:
-
血管擴張
-
血管通透性升高
-
組織液滲出
-
腫脹增加
冰敷會:
✔️ 令血管收縮 15–20 分鐘(局部皮膚降溫 10–15°C)
✔️ 減少血液流向受傷組織
✔️ 減低出血、瘀血
✔️ 限制腫脹擴散
科學研究指出:
冰敷可顯著降低局部血流量 26–60%。
(Merrick et al.,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2003)
即係:冰敷可以減少組織「二次傷害」,為後續修復創造更穩定的環境。
2. 降低神經傳導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 止痛效果強大
冰敷可降低痛覺神經(Aδ、C fibers)傳導速度約 10–33%。
效果包括:
✔️ 鎮痛(analgesia)
✔️ 麻痺感(numbness)
✔️ 減少反射性肌肉緊張(muscle guarding)
研究顯示:
冰敷 10–15 分鐘可令痛覺神經速度下降 30%。
(Clarke et al.,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2011)
所以冰敷之後,你會覺得痛楚「即刻減好多」。
3. 穩定細胞代謝(Metabolic Suppression) → 減少細胞壞死
受傷組織腫脹與缺氧會令細胞變得脆弱。
冰敷可:
✔️ 降低局部代謝率 20–30%
✔️ 減慢細胞需氧量
✔️ 減少缺氧造成的細胞壞死
等於:
❗ 冰敷可以防止本來輕微嘅細胞損傷惡化成嚴重壞死。
二、冰敷是否能加快修復?
✔️ 短期(受傷後即時):
冰敷 間接幫助修復前期
因為:
-
減腫
-
控制出血
-
減少發炎過度(excess inflammation)
-
減少細胞二次傷害
等於將現場「收拾乾淨」,令身體之後更有效開始修補。
❌ 但冰敷 並不會直接修復:
冰敷不能:
-
合成膠原蛋白
-
拉補韌帶纖維
-
刺激細胞分裂
真正修復係:
🧬 靠身體之後 2–4 星期嘅自然治癒、重組、增生過程。
三、冰敷的最佳時機(最重要)
適用於:急性期(0–48 小時)
所有研究都一致認為:
急性受傷頭兩日,冰敷效果最大。
因為呢段時間:
-
發炎快速增加
-
腫脹最嚴重
-
出血/滲液最活躍
冰敷可以有效限制以上過程。
48 小時後:冰敷的作用大幅下降
原因:
-
發炎期開始結束
-
身體進入修復期 → 需要血流
-
再繼續冰敷會「減慢血液循環」
-
可能阻礙修復階段
此時更適合:
🔥 熱敷 Heat therapy
🔥 輕度活動
🔥 循環訓練(range-of-motion)
🔥 物理治療手法
研究證實:
受傷 48 小時後,增加局部血流比持續冰敷更能促進組織修復。
(Bleakley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2)
四、冰敷的方法(科學建議)
✔️ 每次 15–20 分鐘
避免凍傷(frostbite)
✔️ 每 2–3 小時一次
持續 1–2 日
✔️ 用毛巾包住冰袋
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冰塊造成冷灼傷
✔️ 抬高患處(Elevation)
效果更強
五、冰敷 VS 熱敷:何時用邊樣?
| 時間 / 情況 | 冰敷 | 熱敷 |
|---|---|---|
| 受傷 0–48 小時 | ✔️ | ❌ |
| 急性腫脹 | ✔️ | ❌ |
| 發炎、瘀青 | ✔️ | ❌ |
| 慢性痛症 | ❌ | ✔️ |
| 肌肉緊繃 | ❌ | ✔️ |
| 関節僵硬(恢復期) | ⚠️ 不建議 | ✔️ 好有效 |
六、冰敷對不同傷患的效果
👍 有效:
-
韌帶扭傷(ankle sprain, finger sprain)
-
碰撞 / 撞傷
-
急性肌肉拉傷
-
淤血剛發生
-
關節急性腫脹
⚠️ 不建議:
-
凍瘡
-
血液循環差
-
神經損傷
-
慢性傷患(>48 小時)
-
皮膚麻痺區域
科學文獻
-
Merrick, M. A. et al. (2003). Ice or cold therapy reduces blood flow.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
Bleakley, C. et al. (2012). The Use of Ic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oft-Tissue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Clarke, D. et al. (2011). Effects of cryotherapy on nerve conduction.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
-
Nadler, S. F. et al. (2004). The Physiology of Cryotherapy.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Hocutt, J. E. (1982). Cryotherapy in treatment of acute ligament inju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Knight, K. L. (1995). Cryotherapy in Sports Injury Management. Human Kinetics.
總結:冰敷的真正價值
✔️ 冰敷 = 止痛 + 減腫 + 減少二次損傷
✔️ 對修復初期有「幫助作用」但 唔係直接治療
✔️ 只適合頭 24–48 小時
✔️ 之後應轉為熱敷 + 復健活動
冰敷做好咗,可以令傷勢唔惡化、減少炎症爆發、減痛,令身體之後嘅治癒過程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