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如何傷害你的心臟

每个人都会生气。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不过你处理愤怒的方式会对你的心产生影响。 如果你能以适当的方式告诉人们你很生气,那是一个好兆头。

愤怒如何点燃心灵

愤怒和敌意等情绪会加剧你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在内的压力荷尔蒙会加速你的心率和呼吸。

你会得到一股能量。 你的血管收紧。 你的血压飙升。

您已准备好逃命或与敌人作战。 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则会导致动脉壁磨损。

研究支持了这一点。

在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发现,经常生气或怀有敌意的健康人比冷静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高 19%。 在患有心脏病的人中,那些通常感到愤怒或怀有敌意的人比其他人的情况更糟。

因此,如果愤怒已经成为你的目标,那么是时候改变你对它的反应方式了。

愤怒、情绪和心律失常:从大脑到心脏

强烈的情绪和精神压力现在被认为在严重和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机制虽然不完全清楚,但包括皮质和脑干水平的中枢处理、自主神经和心肌的电生理学。 这些中的每一个通常由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单独研究。 然而,许多是包含交互式前馈和反馈机制的监管过程。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整体视为一个集成的交互式脑心系统。

“吓死了”和“担心死了”是许多口语表达之一,它们证明了长期以来的信念,即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直到最近,这种概念还主要局限于轶事领域,然而,现在有大量和令人信服的证据将精神和情绪压力与心律失常和猝死联系起来。

情绪和心律失常性猝死

历史上充斥着关于情绪激动的事件的轶事例子,该事件几乎立即伴随着人的死亡。 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外科医生约翰亨特的话,他在激烈的董事会会议后倒下并去世:“我的生命任由任何让我充满激情的恶棍摆布”。 人口研究表明,在自然灾害或战争等心理压力加剧时猝死的发生率会增加。 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支持情绪是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论点,例如:动物实验室研究表明,愤怒等强烈情绪可能是心室颤动的潜在原因; 对人类的研究表明,情绪可能会影响心律失常 诱发和终止的难易程度,并且一些研究表明,情绪可能会影响心室复极的心电图测量,这在心律失常发生中很重要。

然而,目前尚不完全了解情绪可能使心脏电生理不稳定并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通常认为,心脏自主神经输入的空间和时间模式与疾病导致的心肌电生理参数改变一起发挥关键作用。 现在有新的证据表明,情绪的中枢神经处理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在交互式脑心系统的背景下考虑情绪和精神压力在心律失常和猝死中的可能作用。

 

大脑和心脏视为一个交互单元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产生中的作用。 关键成分是

  • 由于自主神经刺激而在心肌中发生的电生理变化;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往往相互对立和平衡
  • 情绪输入和来自心脏和循环的传入输入的中枢神经处理。

通过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的交感神经刺激影响心肌细胞中的许多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 这些影响包括内向钙电流 ICa 增加和外向钾电流I k减少,从而倾向于分别延长和缩短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和不应期)。 交感神经刺激有利于去极化后早期(EAD)和去极化后延迟(DAD)的形成。 由于触发的活动和/或不应期的调节,这些影响可能是促心律失常的。

心脏自主神经输入的时空模式

交感迷走神经平衡

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通常以交互方式作用于目标器官,这与通常被认为是自主控制的基本功能原理的对手处理的概念保持一致。 一般而言,在心室中,增强的交感神经刺激会导致心律失常,而增强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具有保护作用。 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长 QT3 综合征和 Brugada 综合征 (BrS),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心律失常通常由副交感神经活动诱发,尽管很难将迷走神经活动的增加与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少区分开来。 交感神经刺激的促心律失常潜力已经在广泛的实验模型中建立,包括具有完整自主神经的离体心脏准备和体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选择性刺激 。 迷走神经反应性降低是运动期间心室颤动的危险因素,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星状神经节切片和 β-肾上腺素能阻滞的临床抗心律失常益处是众所周知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之间的平衡不是简单的跷跷板效应,因为也会发生共同激活。

自主输入的空间和时间模式

基于左右大脑半球广泛的不对称行为,脑心偏侧假设认为,皮层中情绪处理的偏侧化通过脑干向同侧传递到自主神经,而自主神经又不对称地分布在心室心肌 中。 自然发生的复极化空间不均匀性的增加促进了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展。 左右自主神经不对称地分布在心室上,尽管与传出通路的知识相比,传入神经的解剖学知识很少。 尽管有广泛的心外吻合神经丛,功能性自主神经不对称存在于对选择性自主神经刺激的反应,具有后下方和左心室的左侧神经支配和前部和右心室的右侧神经支配的趋势, 尽管有大量重叠。 另一项对狗的研究表明,左右星状神经节刺激和阻滞诱导的区域壁运动变化具有相似的地理分布。 然而,应该强调的是,左右效应的个体间差异在狗中是显著的。 星状神经节神经分支的选择性刺激已显示出功能区域性。 心肌梗塞可能导致去神经支配的区域,其中一些可能表现出对循环儿茶酚胺的超敏反应。 因缺血/梗塞而中断的神经可能会经历被称为神经发芽的再生,从而导致过度神经支配的斑片状区域。 由于不均匀的自主神经效应,这些过程促进了电生理学的不均匀性,并促进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倾向于以交互方式起作用,例如,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加伴随着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减少有证据表明,大脑右半球主要与消极情绪和交感神经活动有关,而左半球主要与积极情绪和副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从大脑到心脏的自主神经交通主要是在脑干和心脏之间的同侧。 心脏上左右自主神经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侧。 这些考虑构成了偏侧性假设的基础,其中中枢神经过程可能在心脏上不对称地表现,从而导致不均匀的复极和致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输入的反射调制

存在几种反射来调节对心脏的自主传出输入,以响应来自心肌、胸血管和肺中的机械或化学感受器的传入信息。 压力反射调节对心脏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输入的平衡,以响应导致主动脉和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变形的中心压力/体积变化,以维持体内平衡。 左心室后下方的机械或化学刺激可能导致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前侧的刺激可能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有证据表明,传入-传出反馈回路与延髓中比血管舒缩中心更高的大脑中心相互作用。 在一项对心脏病患者使用PET 成像的研究中,精神和身体压力导致背侧脑桥和中脑活动发生右侧偏移与增强的心脏交感神经驱动[根据心率变异性(HRV) 和心脏复极中 潜在的心律失常变化有关。 这与皮质和心脏之间的压力相关侧向中继兼容。 我们在精神压力范式期间使用心脏病患者的脑电图重新测试了这一概念。 这项研究测量了脑电图中称为心脏诱发电位的电波形,被认为代表了对心跳的传入感知。 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区域与异常心脏的反馈回路之间存在动态相互作用,这可能对压力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大脑机制产生影响。

交感刺激; β肾上腺素能信号

通过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的交感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心律失常。 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导致G 蛋白(Gs )的激活,随后腺苷酸环化酶(AC) 的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 的细胞内水平随之升高,以及随之而来 的激活蛋白激酶A (PKA)。 cAMP的升高会直接激活funny电流,I f:cAMP与funny (HCN)通道结合,导致I f激活曲线去极化;这可以导致在舒张电位下更大程度地激活I f。 HCN 频道是起搏器频道。 HCN1 和 HCN4 优先在起搏器组织中表达——不仅是窦房结、房室结和 His-Purkinje 系统,还有房室环组织和主动脉后结。 然而,HCN2 和 HCN4 在工作心肌中表达 。 此外,工作心肌中 HCN 通道的表达在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中上调。 通过促进异位起搏器活动, I f的激活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中β-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的示意图。 交感神经刺激和随之而来的神经递质释放启动心肌细胞中的β-肾上腺素能信号级联。 与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β-ADR) 结合的激动剂通过 G s激活质膜结合的腺苷酸环化酶 (AC),其催化 ATP 转化为 cAMP。 cAMP 激活I f和 PKA。 PKA 通过磷酸化调节许多细胞底物,包括离子通道、转运蛋白、交换剂、细胞内 Ca 2+处理蛋白和收缩机制。

然而,PKA 的激活会导致许多其他靶点的磷酸化图 3。 PKA 磷酸化一系列离子通道,导致 Na +电流 ( I Na ) 增加;L 型 Ca 2+电流 和超快慢延迟整流器 K +电流。 PKA 磷酸化还导致 Na + –Ca 2+交换电流增加,它对 Na +有复杂的影响–K +泵浦电流。 已知β-肾上腺素能刺激增加动作电位平台的幅度,但加速复极化并缩短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I Ca,L的增加说明了前者的影响,而I K,ur和I K,s的增加则说明了后者的影响。 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心室中的复极梯度为折返创造了基质。 β-肾上腺素能刺激对复极的影响可能通过增强心室复极化的不均匀性和不应期来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在梗塞的边界区或局部缺血,因此通过折返促进心律 失常。 最近的证据表明,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恢复特性在心律失常发生中也很重要。 恢复曲线的变陡会导致心律失常。 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β-肾上腺素能刺激已被证明会使人类的恢复曲线变陡。

蛋白激酶 A 也磷酸化与细胞内 Ca 2+处理有关的靶标。 对I Ca、L和I NaCa的影响已被提及。 此外,PKA 磷酸化肌钙蛋白 I,从而降低肌钙蛋白复合物对 Ca 2+的敏感性。 这样做的效果是降低了收缩机制对细胞内 Ca 2+的敏感性,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 Ca 2+从肌丝的释放,从而加速了松弛。 PKA 还使受磷蛋白磷酸化,释放其对肌质网 (SR) Ca 2+泵、SERCA2 的抑制作用。 结果,加速了对 SR 的 Ca 2+吸收,这也加速了松弛。 I Ca,L的增加以及 SERCA2 的激活也预计会导致 SR 的 Ca 2+含量增加,如果发生“Ca 2+过载”,这预计会导致自发的增加SR释放 Ca 2+。 大鼠心室肌细胞中观察到这种伴随 β-肾上腺素能刺激的 Ca 2+火花和波的增加。 这对于心律失常的发生很重要,因为 Ca 2+火花和波可导致向内I NaCa的激活和延迟后去极化的诱导。 如果超过阈值,DAD 可以启动动作电位,并以这种方式负责异位起搏器活动。 最后,PKA 还磷酸化 SR Ca 2+释放通道,即兰尼碱受体 。 这有利于 SR Ca 2+的释放,因此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房和心房颤动

房颤可由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触发。 迷走神经介导的 AF通常发生在夜间心动过缓期间。 心房由神经节丛和交感迷走神经束丰富地支配。 实验研究表明,负责触发和可能维持 AF 的肺静脉活动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刺激来增加。 这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起作用,包括乙酰胆碱缩短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APD)、增加 Ca 2+瞬变和 Ca 2+通过交感神经刺激释放,导致触发活动增加。 这种触发的活动表现为增加的肺静脉异位放电。 临床上,压力已被证明与孤独 AF 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咖啡因摄入量的增加和 A 型人格有关。 在一项针对 400 名首发 AF 个体的研究中、近期的压力、高咖啡摄入量和肥胖与更高的 AF 风险相关。 急性应激后发生 AF 的患者自发转化的可能性最高,而高浓缩咖啡消耗量和肥胖与持续性 AF 风险增加有关。 A 型个体更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循环儿茶酚胺水平高,单核白细胞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减弱。 这会在易受攻击的心房中产生促心律失常的自主神经环境,特别是如果在长期 AF 发作后心肌出现一定程度的电生理重构,导致 APD 缩短和纤维化以维持折返小波活动。

情绪如何参与自主控制系统

下一个问题是情绪如何参与自主控制系统。 情绪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包括改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平衡、改变心脏自主神经输入的空间分布,或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和缺血。

情绪的自主特异性

人们普遍认为,增加的情绪/压力等同于肾上腺素,因此等同于交感神经系统。 然而,这过于简单化了,一些情绪似乎与副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不同情绪是否与不同的自主活动模式和不同的皮层表征相关联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持续的争论。 临床研究已确定愤怒是最常见的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绪。 例如,在使用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的患者中,愤怒状态在 ICD 电击之前的时期比在控制时期更频繁地发生。 相比之下,对于焦虑、担忧、悲伤、幸福或控制感或感兴趣的发生率,没有观察到这一点。 愤怒更大的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经的特定特性,或者仅仅是由于引起更大的唤醒反应。 对前一个概念的支持源于研究表明,愤怒和其他情绪响应情绪性面部表情的自主活动的特定模式、以及回忆以前的情感经历。 使用高频分量(HF-HRV)作为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量度,结合了ECG RR 转速图的傅里叶分析表明,愤怒回忆与心率增加有关,但HF-HRV 没有变化,表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占主导 地位。 相比之下,恐惧、快乐和悲伤与心率增加有关,但 HF-HRV降低,表明副交感神经活动总体下降,或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比率增加。 这与惊恐发作患者报告的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一致。

使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早期研究报告称,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情况下,心率显著增加,在公路汽车驾驶期间心率在90-100 bpm 范围内;在公开演讲的更 激烈的心理挑战期间,在130 bpm 范围内,在跳伞和赛车驾驶的极端压力期间,在140 到180 bpm 之间。 这些观察结果符合人们普遍认为的精神压力与心率增加有关。 然而,尽管感到压力很大并且伴随儿茶酚胺的循环水平增加,但接受牙科手术或观看暴力电影的受试者已显示心率减慢。 这些观察结果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肢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以响应不同类型的情绪输入。 总体而言,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特异性,即不同的情绪具有不同的自主特征。

自主控制系统的不对称中央输入

响应情绪的不对称自主神经流量可以由几种皮质上游机制产生。

大量证据表明,人类前脑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与特定情绪的相关性不同。 有一个模型将积极情绪归因于左半球,将消极情绪归因于右半球,其中特定的神经通路用于特定情绪。 对于心脏活动的皮层控制,类似的偏侧化很明显,这可能与右半球产生的主要交感神经效应和左半球产生的主要副交感神经效应直接相关。 这些融合的不对称性表明了情绪不对称的神经解剖学稳态模型,其中右前脑主要与交感神经活动相关,而左前脑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关。

在识别人类和动物模型中情绪处理的中央电路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例如,双侧杏仁核、双侧海马和 Brodmann 区域 9 和 45 的耦合减少已被证明与人类的焦虑和交感神经激活增加有关,这些区域作为控制系统支持这些区域的调节。

如前所述,研究表明心脏右侧和左侧自主神经的功能性偏侧化与皮层中情绪处理的偏侧化和通过脑干向自主神经的同侧传输相结合,形成了 心脏的基础。 “脑心偏侧假说”。 然而,毫无疑问,这种分布存在相当大的重叠和个体间差异,以及广泛的相互连通的心外膜神经丛。 然而,有相当多的证据支持这种假设。

对血管的自主神经效应:精神压力引起的缺血

严重或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最常发生在患有缺血性心脏病(通常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受试者中。 已知心肌缺血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持续中起主要作用。 由于心外膜和/或微血管收缩以及需氧量增加,精神压力可能导致缺血 . 此外,精神压力可能会加剧缺血对血管收缩的影响,叠加在已经不足的灌注上。

大量的实验工作表明,向心肌输送的氧合血流不足会迅速引起一系列代谢和电生理变化,随后可能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破坏正常的心律,但主要是在以下情况 下折返由于从正常心肌流向缺血心肌的“损伤电流”而引发早搏。 众所周知,运动和情绪都会在易感个体中诱发局部缺血,通常表现为心绞痛胸痛的发展。 然而,大多数精神压力引起的缺血发作是无症状的。 研究16 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有12 名在精神压力测试期间出现局部心肌灌注缺损(心肌PET 成像),提示缺血,但只有6 名患者在心电图中出现ST 段压低,只有4 名患者有心绞痛 胸痛。 这种模式已经在许多其他实验室得到证实,从而导致使用术语精神压力引起的“静默缺血”。 总体而言,在运动期间发生缺血以及在精神压力期间发生缺血的患者的相当大比例在 30% 到 50% 之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心肌病患者的行为,不是正常人的行为。 在这些患者中,在日常活动中,精神活动与运动,尤其是愤怒一样,是导致缺血的重要原因。

精神压力和缺血的结合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缺血与精神压力相结合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犬科动物中,精神压力与冠状动脉圈套器诱发的缺血相结合,是心室颤动的重要原因。 研究猪中,精神压力的组合比单独的压力或缺血更能引发心室颤动 (VF)。 在犬科动物的另一项研究中,行为挑战与缺血的结合导致心前区 T 波交替的增加比单独的压力或缺血要大得多。 心房起搏至 180 不会增加 T 波交替,而用美托洛尔进行 β 阻滞会大大降低它。

愤怒

愤怒已被证明是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最常见的情绪。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仅与强度或对愤怒和其他情绪的同情反应的差异有关。

在人类中,愤怒和其他压力已被证明会增加血浆儿茶酚胺,并降低迷走神经活动。 在犬类模型中创建类似愤怒的状态会导致心率、平均血压和血浆儿茶酚胺的增加,同时降低重复性程序性早搏的刺激阈值。 在另一个犬类模型中,创建了一种恐惧范式,导致心率和平均血压升高。 愤怒样状态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升高有关,而恐惧样状态与肾上腺素的主要升高有关。

与其他情绪相比,愤怒的发作已被证明可以促进交感神经活动的更大增加。 几项研究以及其他人已经描述了愤怒对人类心律失常的影响。 正如已经提到的,愤怒被证明是 ICD 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之前最常见的情绪。 其他情绪状态没有显著相关性。 在 ICD 患者的实验室测试中,愤怒诱发的 T 波交替信号被发现可以预测未来的心律失常事件,这表明情绪引起的复极不稳定是连接情绪和猝死的一种机制。 在实验室精神压力测试期间诱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愤怒增加了发生 T 波交替的可能性。 ICD 患者的愤怒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更可能是停顿依赖性和多态性,这表明愤怒可能会为更杂乱的节律创造基础。 在非侵入性 EP 研究期间,即使主要使用心脏复律除颤器 (CAD) 的患者的愤怒回忆也会使室性心律失常更容易诱发且更难以终止 。

遗传易感性

在大脑层面,有一篇关于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确定负责压力反应的神经模式的新兴文献。 遗传力占导致情绪和焦虑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的变异的 30-40%。 儿童时期遭受虐待和其他早期生活不良事件会增加这些疾病日后发展的风险。 最近来自多个领域的研究表明,童年经历与遗传因素相结合似乎有助于改变基于生物学的压力反应系统。 例如,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的一个持续发现是室旁核 (PVN) 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和精氨酸-加压素神经元的升高 。 最近,在大鼠模型中进行的用于检查杏仁核中 CRH 功能的实验可能会提供对这些发现的深入了解。 将转基因慢病毒载体引入杏仁核 (CeA) 的中央核,导致 CRH 和精氨酸加压素在 CeA 和 PVN 内过度表达。 这些结构中 CRH 的过度表达在生理上伴随着糖皮质激素负反馈减少,在行为上伴随着焦虑样行为(声学惊吓测试)和抑郁样行为(强迫游泳测试)增加。 这些数据表明,CeA 中不受限制的 CRH 合成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失调,这与许多与压力相关疾病相关的行为、生理和生殖后果有关。 此外,基因关联研究将某些 CRHR1 多态性与抑郁和自杀联系起来。 这表明存在影响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神经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包括对情绪压力的心肌电生理反应。

分子遗传学的革命通过对包括长QT、BrS 和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 在内的许多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的详细评估,阐明了特定心脏 离子通道电流在心律失常性猝死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这些条件中的每一个都说明了离子通道水平的电环境异常如何影响心肌对愤怒和精神压力的反应。

长 QT 综合征

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 (LQTS)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 QT 间期延长以及对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易感性 。 它的患病率为 5000-6000 分之 1,主要是由许多心脏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在 LQT1 和 LQT2 中,I K,s和I K,r的突变通道复合物分别降低导致心室动作电位第 3 期延长的电流。 复极时间的总体延长导致体表心电图上的 QT 延长。 长 QT 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被认为是由早期除极后的触发搏动和复极中的大空间梯度引起的。 这些为功能性阻滞和折返的发展创造了最佳条件,从而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在 LQT3 中,SCN5A 中功能突变的增益导致在平台期持续存在少量电流,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 QT 间期。

心脏骤停或晕厥的触发因素似乎与特定的 LQT 亚型有关。 在 LQT1 中,运动占事件的 68%,但在 LQT2 中仅占 15%。 然而,情绪刺激在 LQT2 (51%) 中占主导地位,但在 LQT1 (28%) 中占主导地位。 在 55% 的 LQT3 病例中,没有觉醒的睡眠和休息是触发因素。

最近在 LQT 受试者中证实了压力性生活条件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的关联。 有症状的 LQTS 患者经历了更多的压力生活条件,并且在有心律失常事件的 LQTS 患者中,作为慢性压力衡量标准的生命力衰竭水平是无症状 LQTS 突变携带者的三倍以上。

一项对LQT1 和LQT2 患者睡眠阶段QT 和RR 间期的研究表明,在从NREM到REM睡眠的过渡期间,LQT2 女性出现QT 间期显著延长和RR 缩短,而这并不是 在LQT1 患者或LQT2 男性中观察到。 这在临床上很重要,因为公认 49% 的 LQT2 患者在睡眠/休息期间死亡,或者在休息或睡眠期间发生由意外声学刺激触发的心律失常事件。 睡眠期间 QT 和 RR 间期的大幅波动表明自主神经不稳定和I K,r突变合谋在该人群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该研究还表明,LQT2 中异常的I K,r通道特征可能不是猝死的唯一解释,自主神经模式的差异至关重要。 这可以解释为突变产生了心律失常的底物,但自主神经系统是导致致命触发因素的调节因子。

Brugada综合征

BrS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胸导联ST段抬高和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三联征为特征,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 所有病例的20%。 分子基础仍然不确定,因为最多仅在30% 的病例中发现了离子通道突变,并且结构畸变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可. 当认为不存在结构异常已被定义为诊断BrS 的关键因素时,这 是非常显著的。 在 BrS 中,J 点升高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变化是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引起的。 这些作者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 HRV 报告,高迷走神经张力和低交感神经张力是症状性 BrS 的特定特性。 J 点抬高的动态变化在夜间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既往有 VF 的患者中。 迷走神经张力和促心律失常之间的确切关系存在争议。 迷走神经张力的增加被认为会降低 Ca 2+动作电位第 2 阶段的瞬态导致复极化的透壁弥散增加。 然后在第 2 阶段期间,部分心肌可能具有较短的动作电位。 当电流可以在具有较长和较短动作电位的紧密并列区域之间流动时,被错误标记为第 2 阶段折返的触发活动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 同样增加的自主神经张力可能会夸大心尖 - 基底 APD 梯度,从而促进传导和复极中组织异质性的增加,从而导致波中断和 VF。 关于 BrS 是否应被视为传导或复极化疾病存在争议。

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在肾上腺素能驱动增强的情况下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症,特别是愤怒和运动。 患者,通常是儿童或年轻成人,在涉及肾上腺素触发机制的运动或急性压力条件下发生双向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分子缺陷在于肌节 Ca 2+的细胞内循环。 虽然普遍认为 CPVT 突变导致 Ca 2+增加细胞质中的泄漏,精确的分子和生物物理机制仍有待完全解决。 提出了三个主要假设(i)增强的储存超载诱导的Ca 2+释放(ii)RyR2 受体的过度活跃(iii)FKB12.6 RyR2 结合蛋白破坏——在肾上腺素能应激条件下,该 复合物由于PKA 磷酸化和防止RyR 2 通道在舒张期保持关闭。

概括

大量证据表明,愤怒与其他情绪和精神压力在心律失常和猝死中起重要作用。 涉及的机制包括神经科学、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学和心脏电生理学,这些机制通常由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和报告。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情绪的特定皮质表现与自主反射和心肌的分子生理学相一致。 从心脏到大脑的反馈机制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病理条件下。 这种高度相互依赖的模式可以被视为一个控制系统,强调了该领域跨学科方法的重要性。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健康专栏

View all
Transform Your Home with the Philips Smart 1000i Air Purifier: Allergy Relief Meets Smart Living

Transform Your Home with the Philips Smart 1000i Air Purifier: Allergy Relief Meets Smart Living

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where indoor air quality often goes unnoticed, the Philips Air Purifier Smart 1000i Series offers a breath of fresh ai...
皮質醇管理:如何控制皮質醇?我們能夠自行管理或調節劑量嗎?

皮質醇管理:如何控制皮質醇?我們能夠自行管理或調節劑量嗎?

皮質醇是一種在壓力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激素,適量的皮質醇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壓力和維持健康。然而,過量或長期的高皮質醇水平可能會對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以下我們將探討如何控制和管理皮質醇,包括自然方法、藥物干預、以及測量皮質醇的方式。 1. 自然方法調節皮質醇 壓力管理技術:研究顯示,冥想、深呼吸...
皮質醇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日常生活?

皮質醇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日常生活?

皮質醇(Cortisol)是一種由腎上腺分泌的激素,通常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身體應對壓力情境,並且在多種生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皮質醇的釋放受腦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控制,這是一個調節人體反應於壓力的系統。 皮質醇對身體的影響 當我們處於壓力下時,皮質...
為什麼我們在緊張時總是忍不住吃零食?科學解密壓力性飲食行為

為什麼我們在緊張時總是忍不住吃零食?科學解密壓力性飲食行為

當人們感到緊張或壓力時,經常會無意識地吃零食,這種行為主要涉及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情緒反應以及身體的生理需求。以下是背後的幾個主要原因: 壓力荷爾蒙的影響:壓力會觸發皮質醇的釋放,這種壓力激素會引發人們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渴望。這些食物能帶來短暫的愉悅感,因為它們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
光學治療濕疹 - 全面總結

光學治療濕疹 - 全面總結

簡介 光療使用光波來治療某些皮膚問題。皮膚會暴露於紫外線 (UV) 光下一段設定的時間。光療利用人造的紫外線光源,紫外線也來自陽光。當與一種叫做甲氧補骨脂素的藥物一起使用時,這個程序稱為 PUVA 光療。 紫外線光能夠抑制皮膚中的免疫系統細胞,對於因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引起的皮膚問題有幫助。可以使...
什麼是「操縱者」?

什麼是「操縱者」?

操縱者,也可以說成「擅用手段的人」,「心機重的人」。操縱者利用欺騙、影響或者其他形式的心理操控來控制或影響他人,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的行為通常包含使用隱蔽、間接或偷偷摸摸的手法來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往往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徵和手段: 欺騙: 他們可能會說謊或扭曲事實來誤...
什麼是肌肉抽搐?你需要去看醫生嗎?

什麼是肌肉抽搐?你需要去看醫生嗎?

肌肉抽搐,也稱為肌束顫動,是指身體各部分出現不自主的肌肉收縮。以下是肌肉抽搐的原因、症狀及管理方法的詳細介紹: 肌肉抽搐的原因 壓力和焦慮 高水平的壓力和焦慮會導致肌肉緊張和抽搐。身體對壓力的反應會觸發神經系統,導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縮。 疲勞 過度使用或劇烈運動後的肌肉疲勞會導致肌...
蘋果與牙齒健康: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蘋果與牙齒健康: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蘋果因其豐富的營養成分和清爽的口感而受到廣泛喜愛。然而,蘋果的酸性和糖分也可能對牙齒健康產生影響。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蘋果對牙齒健康的影響,並提供保護牙齒的小技巧。 1. 蘋果的酸性 蘋果含有天然的果酸,這些酸性物質在食用後會暫時降低口腔中的pH值,增加牙齒表面珐琅質的溶解風險。長期食用酸性食物...
蘋果籽的毒性:它們真的有毒嗎?

蘋果籽的毒性:它們真的有毒嗎?

蘋果籽內含有氰甙,這種化合物在體內會分解產生氰化物,這引起了人們對蘋果籽毒性的關注。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蘋果籽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1. 蘋果籽中的氰甙 氰甙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某些植物中的化合物,蘋果籽中含有少量的氰甙,當這些氰甙進入人體後,會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種劇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