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需唔需要清洗?科學解釋、處理方法與食安建議

不少家庭煮食者都會問:「生牛肉需唔需要清洗先煮?」特別係買梅頭(Chuck Tender / Chuck Roll)呢類切件時,可能見到少量血水、碎肉、黏液,就會擔心細菌問題。
根據多個食品安全機構研究,其實 生牛肉一般情況下無需清洗,而且清洗反而會提高交叉污染風險。

下文將由科學角度解釋理由,並提供安全又正確嘅處理步驟。

1. 生牛肉點解唔建議清洗?

1.1 清洗無助去除細菌

研究指出:大部分致病菌(例如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存在於肉表面或組織內,單用水沖洗並不能消除。[1]

食品安全研究顯示:

  • 水流不能殺菌

  • 輕微沖洗只能沖走極少量表面污染物

  • 真正有效係 高溫烹調(≥ 75°C)


1.2 清洗會增加「交叉污染」風險

根據美國 USDA 食品安全與檢驗局(FSIS),清洗生肉會令細菌擴散到水槽、枱面、砧板及其他食具。[2]

WHO、FSANZ 也指出:

  • 當生肉被清洗時,水花可將細菌濺散達 50 公分

  • 反而令廚房環境更易受污染

  • 若無徹底消毒,可造成後續食安風險


2. 咁血水呢?洗唔洗?

很多人以為血水(pinking juice)係血,但其實 主要係水 + 肌紅蛋白(myoglobin),無食安問題。[3]

所以血水唔需要清洗
如果你想改善肉味或口感,可以選用以下方式:

✔ 方法 A:用廚房紙吸乾(最建議)

  • 去除表面水分

  • 煎牛肉更香口、唔會出水

  • 保持肉汁

✔ 方法 B:稍微風乾(煎扒專用)

雪櫃放 30–60 分鐘,表面更乾爽。


3. 什麼情況下可以稍作清洗?

注意:只建議在以下特殊情況下—不是一般做法。

✔ 3.1 肉面有異物

例如:

  • 細小骨碎

  • 塵埃

  • 毛髮

  • 包裝物碎片

可以輕輕用 微量清水沖 1–2 秒,然後 立即用廚房紙吸乾

✔ 3.2 合成腸衣或燒烤牛肉外層膜(某些加工品)

這些屬加工膜,可稍微清洗後烹調。


4. 如何正確處理牛肉(梅頭、肩胛、扒等)

✔ 4.1 基本處理步驟(安全與味道兼備)

  1. 開袋後聞味道

    • 正常:淡肉味

    • 不正常:酸味、臭味 → 不可食用

  2. 用廚房紙吸乾表面血水

    • 改善煎香效果

    • 減少油花爆濺

  3. 切除表面太軟、灰白或乾硬位置(如有)

  4. 絕不建議用水長時間沖洗

  5. 立即烹調或放入雪櫃(4°C以下)


4.2 梅頭肉(Chuck Roll / Tender)專屬建議

梅頭較多結締組織與油花,適合:

  • 慢煮

  • 壓力煲

  • 細切快炒

  • 做咖喱、炆牛腩、牛柳絲

如果買回來有少量黏液或水份,吸乾即可,唔需要清洗。


5. 常見問題(FAQ)

❓ Q1:如果肉看起來黏黏的,是不是壞?

不一定。
真空包裝(vacuum pack)打開後,肉可能有少量黏液屬正常。
若有以下情況才屬變壞:

  • 灰綠色 / 發黑

  • 臭味

  • 黏液像鼻涕狀厚膜(粘手)

  • 表面滑不乾淨


❓ Q2:好多血水是否代表不乾淨?

不是。這些是 肌紅蛋白 + 水分,自然流出,與細菌無直接關係。[3]


❓ Q3:如果係做刺身級和牛是否需要清洗?

牛肉在食品安全規範上 不能生食(澳洲、香港、WHO 均不建議)。
若真要做「生食料理」(如 Tataki),店舖會使用:

  • 特定級別的肉

  • 嚴格消毒

  • 高溫燙表面殺菌

家中不建議模仿。


❓ Q4:我想降低食安風險,應該點做?

  • 用 75°C 以上中心溫度煮熟

  • 分開處理生熟食物

  • 將砧板生熟分開

  • 所有接觸過生肉嘅地方要用熱水 + 清潔劑清洗

  • 雪櫃保持 ≤4°C


6. 結論

牛肉,包括梅頭肉,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清洗。
吸乾水份 + 正常烹調即可。
清洗反而增加交叉污染風險。
只有表面有異物時才可以輕微沖一下,但之後必須徹底吸乾。

安全處理牛肉的真正關鍵在於:
✔ 正確冷藏
✔ 避免交叉污染
✔ 足夠加熱
✔ 良好廚房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

[1] Zhao, C., Ge, B., De Villena, J., Sudler, R., Yeh, E., Zhao, S., ... & Meng, J. (2001). Prevalence of Campylobacter spp.,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serovars in retail chicken, turkey, pork, and beef from the greater Washington, D.C., area.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67(12), 5431–5436.

[2] USDA 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2023). Safe Handling of Raw Meat and Poultry.
https://www.fsis.usda.gov

[3] Hughes, J. M., Oiseth, S. K., Purslow, P. P., & Warner, R. D. (2014). 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lour,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tenderness. Meat Science, 98(3), 520–532.

[4] WHO. (2020). Five Keys to Safer Food.
https://www.who.int

[5] FSANZ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2022). Safe Food Australia: A Guide to the Food Safety Standards.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

健康專欄

View all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黑眼圈成因全解析:從生理、生活習慣到醫學對策

前言:為何黑眼圈總是揮之不去? 「黑眼圈」係現代人嘅常見問題之一。無論係通宵工作、壓力過大、過敏,甚至遺傳因素,都可能令眼底皮膚變黑或出現陰影。雖然多數情況屬於美容問題,但有時亦可能反映身體狀況,例如貧血、睡眠質素差、血液循環不良等 [1]。  一、黑眼圈的主要類型與成因 色素型黑眼圈(Pi...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智慧手錶 vs 專用 O₂Ring 血氧儀:血氧監測能力的科學比較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是評估呼吸、循環系統狀態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市面上兩大類可穿戴設備用於血氧監測: 智慧手錶(如 Samsung Watch、Apple Watch) 專用血氧監測設備(如 O₂Ring、指夾式脈搏血氧儀) 兩種設備的設計目的、測量方式、準確性、監測...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血氧飽和度、氧氣下降與「警戒線」的科學探討

1. 前言 血氧飽和度(SpO₂)即血液中氧合血紅蛋白佔總血紅蛋白的百分比,是臨床及居家監測呼吸、循環功能的重要指標。當血氧飽和度下降,可能反映體內氧的供應或運送出現問題(低氧血症、hypoxemia)或更廣泛的組織缺氧(hypoxia)[1][2]。本文旨在探討: 血氧飽和度正常範圍與變...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Cold Therapy)真正作用全面解析:止痛、減腫,還是幫助修復?|科學視角 + 實證文獻

冰敷(Ice Pack / Cold Therapy / Cryotherapy)係好多運動、急性受傷(如扭傷、撞擊、肌肉拉傷)時的第一時間處理方法。但不少人會疑惑: 「冰敷純粹止痛,定係真係會幫助組織修復?」「冰敷幾耐?冰敷幾多日?會唔會影響身體自然修復?」 本文從科學、醫學、運動治療角度,...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關節痛、僵硬、郁唔到:成因、科學解釋與改善方法

前言:為何「坐耐、蹲耐、跪耐」之後會痛? 無論係坐喺電腦前、跪低執嘢、長時間翹腳、側睡又唔郁——好多人體驗過一樣情況: 「一動就痛、一企起身腳軟、膝蓋直唔到、關節卡卡聲,又或者要行幾步先鬆返。」 其實呢種情況係非常普遍,而且通常並非關節已經壞死,而係 和關節生理、滑液循環、血液供應、肌肉張力 ...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的科學:成因、風險與處理方法全面解析

「魚醒味」是華人烹飪文化中常見的說法,用以描述魚類在 解凍、切片或加熱後所突然出現的腥味、血水味或脂肪味。此現象並不代表食材變壞,但背後牽涉到蛋白質變化、脂肪氧化與揮發性化合物釋放等多種科學機制。本文將以科學角度剖析魚醒味的成因,並提供實證方法降低這種味道,同時探討其安全性。 🧪 什麼是「魚...
牛肉需唔需要清洗?科學解釋、處理方法與食安建議

牛肉需唔需要清洗?科學解釋、處理方法與食安建議

不少家庭煮食者都會問:「生牛肉需唔需要清洗先煮?」特別係買梅頭(Chuck Tender / Chuck Roll)呢類切件時,可能見到少量血水、碎肉、黏液,就會擔心細菌問題。根據多個食品安全機構研究,其實 生牛肉一般情況下無需清洗,而且清洗反而會提高交叉污染風險。 下文將由科學角度解釋理由,...
如何正確清洗草莓?鹽水、梳打粉、白醋邊樣最好?科學比較+實證指南

如何正確清洗草莓?鹽水、梳打粉、白醋邊樣最好?科學比較+實證指南

草莓鮮甜多汁,但表面凹凸、種子細小,容易殘留泥沙、蟲卵、細菌與農藥殘留。市面上很多清洗方法,包括鹽水、醋水、梳打粉、臭氧水等,但到底邊樣真正有效、又不會破壞草莓的營養與口感? 今次文章從 科學研究與食物安全角度 分析不同清洗方法的原理、有效程度與正確用法,並提供一套 最安全、最有效的草莓清洗流...
牛肉與腸道微生態:人體點樣反應?

牛肉與腸道微生態:人體點樣反應?

牛肉進入身體之後會發生咩事? 食牛肉之後,身體會進入「高蛋白消化模式」: 胃部階段:胃酸(pH約2)與胃蛋白酶一齊將牛肉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鏈。此時釋放「胃泌素(gastrin)」促進更多酸及酶分泌。 小腸階段:十二指腸接收食糜後,胰臟釋出胰蛋白酶、脂肪酶,肝臟釋出膽汁乳化脂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