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幾乎已經變成日常生活不可或缺嘅一部分。無論係屋企、公司、學校,甚至咖啡店同巴士,都有無線網絡覆蓋。但好多讀者都會擔心:「成日浸喺 Wi-Fi 入面,會唔會慢慢影響身體健康?會唔會致癌?會唔會令我失眠或者精神差?」
今篇文章會由淺入深,帶大家了解 Wi-Fi 嘅電磁波特性、科學研究結果,亦會分享生活上點樣減低疑慮,最後再提供幾個實用健康貼士。
🔬 Wi-Fi 屬於乜嘢電磁波?
要明白 Wi-Fi 對人體有冇危害,首先要知道佢屬於邊一類「輻射」。
-
電磁波分兩大類:
-
游離輻射 (Ionizing radiation):例如 X 光、伽瑪射線,能量高到足以破壞 DNA,增加癌症風險。
-
非游離輻射 (Non-ionizing radiation):能量較低,例如電視、電台訊號、藍牙、Wi-Fi。
-
Wi-Fi 使用 2.4GHz 或 5GHz 頻段,屬於非游離輻射,能量唔夠強去打斷 DNA,理論上唔會直接導致細胞癌變。
📊 科學研究點講?
國際機構立場
-
世界衞生組織 (WHO) 指出,現有科學證據 未有確定 Wi-Fi 對人體健康有害。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射頻電磁場列為 2B 類「可能致癌物」,同咖啡、醃菜、汽油引擎廢氣同一級。意思係:證據有限,但唔能夠完全排除潛在風險 。
研究數據
-
多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手機或暴露於 Wi-Fi 環境 未見明顯增加腦瘤或其他癌症嘅風險 。
-
但亦有部分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高強度射頻下,可能會影響動物嘅腦部神經活動或者精子活力 。不過呢啲結果未必可以直接套用喺人類身上,仲需要更多研究。
Wi-Fi 會唔會令你頭痛、失眠?
有啲人聲稱,當自己喺 Wi-Fi 或手機基地台附近,會出現:
-
頭痛
-
眼乾
-
難以集中精神
-
睡眠質素下降
呢啲情況被稱為 電磁過敏症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EHS)。但目前科學研究顯示,呢啲症狀並冇穩定證據證明係由 Wi-Fi 引起,多數可能係 心理因素、環境壓力 甚至 其他健康問題 所致 。
Wi-Fi 輻射強度同手機比較
-
Wi-Fi 輻射功率好低,一般家用路由器大約 0.1 瓦 (100 mW)。
-
手機通話時功率更高,尤其係貼住頭部講電話嘅時候,吸收率 (SAR) 通常比 Wi-Fi 高得多。
-
換句話講,日常使用 Wi-Fi 所受嘅輻射,比攞住手機長時間講電話仲要低。
🛡️ 生活上點樣減低疑慮?
雖然現時冇強而有力證據話 Wi-Fi 有害,但如果你都仲係有少少擔心,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
瞓覺前關 Wi-Fi
-
夜晚唔用網絡嘅時候,直接關掉路由器,減少夜間暴露。
-
-
保持距離
-
路由器唔好放喺床頭或長時間貼身位置。
-
-
用有線連接
-
如果你係用電腦工作,可以用 LAN 線,減少長時間受 Wi-Fi 包圍。
-
-
手機講電話用耳機
-
減少頭部直接接觸射頻。
-
-
注意整體生活習慣
-
頭痛、失眠好多時候同壓力、咖啡因、藍光都有關,唔一定係 Wi-Fi。
-
對小朋友同孕婦有冇特別影響?
-
小朋友腦部同身體仲喺發育期,所以理論上更敏感。好多專家建議:
-
減少小朋友長時間用平板上網。
-
盡量保持路由器距離。
-
-
孕婦:目前冇證據顯示 Wi-Fi 會影響胎兒發育,但保險起見,可以避免長時間將路由器放喺睡床附近。
總結
Wi-Fi 屬於低能量嘅非游離輻射,根據現有研究,日常使用唔會對人體有明顯危害,更加唔會好似紫外線或者 X 光咁直接導致癌症。不過,由於科學研究仲未有最終結論,如果你心裏面仲有擔心,可以透過簡單習慣(例如關 Wi-Fi、保持距離、用有線連接)嚟減低暴露。
換句話講:Wi-Fi 對身體嘅影響,目前睇嚟係非常有限,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減少不必要暴露,總係無壞。
參考文獻
[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3). IARC classifies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2B).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pr208_E.pdf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mobile phones. WHO Fact Sheet.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lectromagnetic-fields-and-public-health-mobile-phones
[3]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 (2018). Cell Phone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 Studie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ttps://ntp.niehs.nih.gov/whatwestudy/topics/cellphones/index.html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public health: 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 WHO Fact Sheet.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electromagnetic-fie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