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 (科學名稱: Anisodus tanguticus)(英文名: Scopolina Tangutica, Scopolia Tangutica, Shan LangDang, 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 Whitleya Tangutica, Zang Qie),也叫甘青赛莨菪、藏茄等,樟柳、黄花山莨菪,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山區,特別是甘肅、青海和四川省。 它屬於茄科茄亞科天仙子族。該科還包括番茄、馬鈴薯和甜椒。 它是中藥50種基本藥材之一。
- 山莨菪整體 : UNII: 3X5ARV568K
- 山莨菪根 : UNII: YDZ1R1F6H5
描述
山莨菪通常長到約 30-60 公分的高度,葉子大,卵形,邊緣有鋸齒。 該植物產生鐘形花朵,呈黃綠色或黃色,基部有紫色斑紋。 花朵逐漸變成小而圓的果實,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時呈黑色。
傳統用途
在傳統中醫中,山莨菪的各個部分(包括根和葉)因其藥用特性而被使用。 該植物含有東莨菪鹼、天仙子胺等生物鹼,具有解痙、鎮痛、鎮靜作用。 它通常用於治療氣喘、支氣管炎和胃腸道疾病等疾病。也用於治療流行性腦膜炎,後來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包括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子癇、肺水腫和循環性休克。
醫藥用途
從山莨菪根中提取的兩種生物鹼:山莨菪鹼和樟柳鹼。 這些生物鹼在中國被用作治療急性循環性休克的抗膽鹼能藥物。 動物研究表明,山莨菪鹼和樟柳鹼是膽鹼受體拮抗劑,在中國常用於治療急性循環性休克。 這表明這兩種生物鹼都具有 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斷特性,這可能有助於它們對微循環產生積極影響。
繁殖和保育
山莨菪可以種子或根莖分裂繁殖。 牠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和部分遮蔭,通常生長在森林地區或原生棲息地的溪岸邊。
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喪失,野生的山莨菪數量正在下降。 目前正在努力保護和永續管理該物種,以確保其持續供藥用,同時保護其自然棲息地。
安全及注意事項
雖然山莨菪具有藥用價值,但它含有強效生物鹼,如果大量食用可能會中毒。 過量或濫用該植物會導致頭暈、視力模糊、幻覺甚至昏迷等症狀。 因此,只能在具有草藥經驗的合格保健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2021年,山莨菪爆發中毒事件,造成10名患者和1人死亡。 透過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植物鑑定和毒素分析證實了病原學關聯。這次食源性中毒事件是因食用野生山莨菪引起的。 該植物含有托烷生物鹼,特別是天仙子胺、東莨菪鹼、長葉草鹼、山莨菪鹼和樟柳鹼,這些是其毒性的原因。 這種植物廣泛用於藏藥中,因其藥用特性和作為抗膽鹼能藥物的來源而受到重視。
草藥中的代謝物因其地理來源而異,並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並可能影響草藥的品質。
概括
山莨菪是一種名貴藥用植物,在中藥中使用歷史悠久。 然而,其強效化合物需要小心處理和給藥,以避免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