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喝牛奶時,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

針對牛奶消費者的健康和遺傳素質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遺傳性轉化的個體來說,喝牛奶可以降低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這種遺傳性轉化阻止了分離牛奶中乳糖的蛋白質的形成。 專家認為,乳糖在消化器官中未經分離而滯留,會成為胃腸道微生物的食物熱點,從而改變胃腸道微生物的平衡,從而可能嚴重影響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的發生。 

關於這個結果有不同的說法,某些論文稱它可以預防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另一些論文則認為這無關緊要,而一些研究發現它確實會產生負面影響。 最近的一份報告表明,牛奶對預防第 2 型糖尿病有顯著效果,該報告表明,早餐時喝牛奶可以降低隨後的血糖水平上升並抑制食慾。

有的認為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是由於個體 DNA 的差異所致,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小組先前對 12,653 名西班牙裔和拉丁裔的日常牛奶攝取量進行了調查。 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英文: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來檢查之間的聯繫。

絕大多數人在青少年時期都能產生化學乳糖酶(用於分離乳糖),但某些乳糖酶質量在 LTC(LCT 基因提供了製造乳糖酶的指令。 這種酵素有助於消化乳糖,一種存在於牛奶和其他幾種乳製品中的糖。 乳糖酶是由小腸壁上的一些細胞產生的)發生變化的人在成年後無法產生乳糖酶。 乳糖酶不持久 ( Lactase non-persistence; LNP)。 具體來說,據說一半到80%的西班牙裔、60%到80%的黑人、95%到100%的亞洲人都是LNP。

遺傳檢查發現,患有 LNP 且經常喝牛奶的人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了 30%。 此外,研究還發現,對於沒有遺傳基因的個體來說,經常喝牛奶並不能改變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然後,當探索小組剖析了居住在英國的 16 萬人的英國生物銀行資訊時,得到了類似的結果,支持了主要檢查的結果。

進一步的研究也發現,牛奶攝取量的增加與胃腸道綠化的變化有關,特別是雙歧桿菌的增加和普雷沃氏菌的減少。

LNP 並不能暗示食用乳糖是不可的。儘管對乳糖的抵抗力存在個體差異,但過去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患有 LNP 的人,假設他們每天攝取 12 克 乳糖 (12 克乳糖相當於一大杯牛奶),也幾乎不會因副作用而感到壓力。

患有LNP的人無法處理牛奶中的乳糖,因為其小腸無法產生乳糖酶蛋白。隨後,小腸未消化的乳糖就變成了胃腸道微生物的能量熱點。

儘管如此,這篇綜述的結果並沒有證明因果關係,例如,喝牛奶有助於胃腸道微生物的平衡,預防 2 型糖尿病。

研究旨在透過明確的聚集來研究牛奶攝取對胃部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物的可能影響,以及與明確健康結果的可能關係。研究沒有給出明確的飲食建議,預計將有更多的探索來解釋牛奶對生活方式相關感染的優勢。

評論

請注意,評論必須經過批准才能發佈